人民网“行走新丝路”前方报道组在希瓦古城遇到来此开设砖厂的赵玉华夫妇(人民网唐捷 摄)
人民网9月19日撒马尔罕电(章斐然) 人民网“行走新丝路”前方报道组在乌兹别克斯坦著名丝路古城希瓦巧遇了中国商人赵玉华夫妇。赵玉华告诉记者,他非常关注“丝绸之路经济带”,希望中乌两国今后能进一步加强沟通,落实更多优惠政策,为在乌工作的中国商人提供更多便利。
据了解,家在河北石家庄的赵玉华2009年来乌开设砖厂。起初,他也是通过老乡介绍来乌做生意。后来发现当地砖的售价比国内高出一倍,“一块砖能卖到7毛人民币”,就开起了砖厂。目前,他和妻子在费尔干那州已拥有6家工厂。
他告诉记者,由于乌国正在大力建设基础设施,当地对砖的需求很大。据悉,目前砖厂每年共计产砖1000多万块。以一块砖7毛计算,年营业收入在700万元左右。
工厂目前有60余名工人,大多为当地居民,少部分技工来自国内。这些国内工人在乌的净收入在6万元人民币左右,赵玉华还负担其签证、食宿和往返国内机票等费用。
赵玉华告诉记者,他注意到乌总统卡里波夫前段时间视察乌尔根奇时提出要大力建设当地基础设施,于是紧随总统的脚步,夫妻俩又准备到乌尔根奇设立新厂。但乌尔根奇工厂的开设并非一帆风顺。他说,砖厂投产所需要的机械设备从天津港运出到港已经一个多月,但迟迟未获准拆装。“在撒马尔罕,我们已和当地机关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和互信,很少发生这样的事情。”他说。
赵玉华认为,乌政府对像他这样的外资民营企业家到乌投资设厂总体上非常欢迎和支持。他在乌尔根奇新设的砖厂就享受3年免税的待遇。但他坦言,上级政府的积极态度在具体落实的层面就会面临一些“打折”。
给国内汇款也是另外一项难题。乌兹别克斯坦实行外汇管制,并且未与人民币实现直接兑换。赵玉华称,如果要给国内汇钱,乌国将直接从汇款额上扣走30%。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赵玉华期待有更多具体的优惠政策落地,真正方便中国商人到乌国投资建厂,既为当地带来税收就业也为个人创造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