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是红色的。连绵起伏的安纳托利亚高原,从飞机上俯看下去,是一块一块的红;依山而建的房子,还保留着奥斯曼帝国风格的红屋顶,远远望去,是一层一层的红;还有国旗,一颗星星、一弯月亮缀在正红的底色上,猛一看,真有点儿像咱们的五星红旗。
然而,土耳其又是蓝色的。小亚细亚半岛三面环海,北面是黑海,南面是地中海,西边是爱琴海,还有被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扼守的,作为交通和战略要道的马耳马拉海。晴空万里的日子里,海水都是湛蓝湛蓝的,像最深隧的蓝眼睛。事实上,土耳其的旅游标志物正是蓝眼睛,一个深蓝的大圈套着一个浅蓝的小圈,中间再来一块儿更小的黑色,就成了著名的美杜莎之眼,满大街小巷对你眨呀眨。
红身体,蓝眼睛,这不正是土耳其革命之后的立国之道吗?所谓红身体,是指土耳其的亞洲底色,这个国家百分之九十七的领土都在亚洲,伊斯兰教也是全民的普遍信仰,大大小小的清真寺遍布城乡;所谓蓝眼睛,则是指土耳其西方化、世俗化的价值取向。一代英雄凯末尔在领导土耳其独立后,又大刀阔斧地改造土耳其社会,政教分离,改革文字,解放妇女,实行民主法制,这一切让曾经号称“西亚病夫”的土耳其脱胎换骨。如今,漫步在伊斯坦布尔老城区的青石小路上,路边咖啡厅飘出浓郁的香气,身旁不时走过一两位身着长风衣,头戴花丝巾的少女,你会恍若置身南欧小镇,直到远处清真寺传来悠扬的唱赞声,点醒你。
其实,在历史上,土耳其不仅曾经向西看,也曾经向东看。奥斯曼帝国时代,庞大的船队曾是丝绸之路的霸主,他们运来一船船东方的珍宝,柔软的丝绸和精美的瓷器堆满苏丹的宫殿,让真正的西方艳羡不已。或许应该说,土耳其长着一双东張西望的眼睛。有这样一双东张西望的眼睛,再加上身处四通八达的枢纽位置,土耳其成为一座真正的文明环岛。赫梯人留下了铁器,希腊人留下了木马,罗马人留下了圣索菲亚大教堂,奥斯曼土耳其人又把它改成了清真寺。
这就是土耳其最浓厚,也最迷人的混搭品位:比如托普卡帕宫,明明是一座奥斯曼帝国的老皇宫,里面偏偏收藏着一万多件来自东方,特别是来自中国的瓷器,其中,大名鼎鼎的元青花就多达40件,占整个世界收藏总量的十分之一强,让我们这些来自瓷器故乡的中国人大跌眼镜;比如刚刚提到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本来是东罗马帝国的宫廷教堂,奥斯曼帝国的苏丹一声令下,四座高高的宣礼塔冲天而起,大教堂摇身一变,又成了清真寺。再比如,明明是黑袍头巾的传统穆斯林少女,却施施然走进現代化的游乐场,碰碰车里,神采飞扬。这种种动人的混搭,是东方撞上西方的结果,这种撞,最早也许是刀枪剑戟的冲撞,但到后来,却成了一对俊男靚女的邂追,四目相对,两情相悦。
土耳其是当年海陆两条丝路的结点,也是我们此行的终点。从印度洋到地中海,从斯里兰卡的加勒古城到埃及的亚力山大港再到土耳其横跨欧亚的现代商业都会伊斯坦布尔,一路风情让我们感触良多。其中最深的感触就是,丝绸之路既存在于陆上海上,也存在于人们的心里,只有心路和道路双双打通,才会有宗教与世俗的共荣,东方与西方的交汇,以及,历史和现代的交融。(蒙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