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行走新丝路大型跨国全媒体报道

在海上丝路架起一座友谊“金桥”

——访中石油东南亚管道公司

杨牧

2014年09月22日16:03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曼德勒分输站-照片由中石油东南亚管道公司提供

“一头听印度洋的海涛,一头闻金孔雀的鸣叫。绵延数千里,你把世代胞波友谊写照。…… 中缅管道,通往印度洋的和谐大道,架起中缅间的友谊金桥。”

这段文字来源于一首歌曲——《金桥》,歌词中提到的“绵延数千里”的“友谊金桥”,是历经三年多施工建设,目前已部分投产的中缅天然气和原油管道。她的起点位于缅甸南部若开邦皎漂,终点位于中国境内。

“加强互联互通”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内容。人民网“行走新丝路”记者在缅期间,采访了位于缅甸中部曼德勒的中缅管道油气调控中心。管道的建设者、维护者和受益者向记者讲述了这座友谊“金桥”上的故事。

建设者说——

没有当地民众支持,管道安全无从谈起

“管道项目,和别的项目不一样。”中石油东南亚管道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工厂有围墙,可以采取很多措施进行保护和管理。“但管道项目的社会属性强,它建在沿线村庄里、在具体的社会环境里,没有当地政府和民众的支持、帮助和爱护,安全建设和运行无从谈起。”

那么,如何获得当地政府和民众的支持和帮助?记者得到了一组数据。

200万吨原油,20%输量的天然气,是油气管道投产后,缅甸计划每年在境内下载分输的油气数量。截至2014年4月,缅甸皎漂、仁安羌和曼德勒三地成功实现天然气的下载分输,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2000万美元专项资金,111个社会公益项目,从管道沿线地区需求出发,东南亚管道公司积极开展社会公益项目,修建学校医院、改造电网水路、捐款捐物,改善管道沿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实际行动造福沿线80万居民。

800名缅籍员工,超过东南亚管道公司所聘员工总数的60%。300名管道沿线的当地居民,每日步行巡查,为管道安全运行保驾护航。还有每年选送优秀的缅籍员工到中国培训,如此高的代价,只为培养和留住本地人才,争取当地支持。

“一个跨国项目,如果本土化实施得不好,就不能算成功。”这位负责人说,“我们会大力培养本地员工,尽快使他们在技术、管理和能力方面满足公司业务的发展要求,让更多优秀的缅籍员工进入中高层岗位。”

为此,公司还专门设立了语言津贴,“凡是通过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缅籍员工,每个月多发几百元工资。通过缅语水平考试的中方员工同样可以享受这种待遇。语言掌握得越好,双方的融合度越高。”

谈起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这位负责人认为,要实现真正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中国确实要和周边国家联系起来。“缅甸是一片热土、充满生机,缅甸人民也非常勤奋善良,缅甸未来充满希望。中缅合作不仅有基础,也有条件。”

“实业合作是互利共赢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两国经济融合进一步加深,将为中缅‘胞波’友谊增加更多的内涵。”这位负责人表示,“作为能源企业,我们会努力把这座友谊‘金桥’做成示范项目,把中缅能源合作继续向前推进。”

天然气管道经过当地村庄的标识牌。人民网记者 王天乐摄

维护者说——

石油人四海为家,一切苦和累都是值得的

在调控中心的会议室看到李正清时,这位小伙儿刚结束休息。

“我们每4天,上1个白班和1个夜班,没有周末。夜班是从晚上6点半上到第二天早上7点半,一共13个小时。”这是李正清的工作时间表。他是调控中心里的一名调度员,大学毕业后就来缅甸工作,如今已是第三个年头。

中缅油气管道的调控中心设在曼德勒。和李正清一样,监控管道运行的调度员还有16位。他们的工作主要是,通过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跟进调控台上的十几台显示器,24小时实时监控管道全线运行状态。

谈起工作,李正清很自豪:“我一毕业,就参与到中缅油气管道这样重要的工程项目中,我觉得很有意义。每当通过监控系统看到管道里通过的输气量时,就觉得这个班没白值。”

工作66天,休假20天,是这里的调休制度。年纪轻轻的李正清,没有为此感到不适应,他说:“家里对石油系统的工作特点都比较习惯:四海为家,集中工作、集中休假。”

周锡河是公司负责安全、环保方面的负责人。他介绍,管道项目虽然进行了严格的环境保护工作,但在施工中还是遭到了一些外国势力的干扰。这些人成立中缅管道监督委员会,下设14个分支机构,派上百人在沿线巡视。

“我们努力做到了让别人挑不出毛病。”周锡河告诉记者,中石油海外建设工程项目有一套完整的“HSE体系”,已经推行了二十多年,H表示健康(Health),S表示安全(Safety),E表示环保(Environment)。

李铁军主管公司的跨境互联业务。他告诉记者,“公司正在搞光缆的跨境互联。”他说,为实现上下游的数据共享,保证管道安全,几经周折,8月18日,由中石油铺设跨越边境的光缆终于获得缅方批复。对此,李铁军既充满感慨,也非常自豪:“我们用4年多的时间创造了一项历史。”

在寺院里生活的小沙弥 人民网记者 王天乐摄

受益者说——

你们为推动当地教育发展尽了力

囊丘镇寺院学校,距离曼德勒市区大约2个半小时车程。2014年1月,中石油东南亚油气管道公司向学校援建的新校舍完工。在缅期间,记者也走访了这一公益援助项目。

早上8时,采访团一行15人从市区出发。路遇暴雨,在泥泞坑洼中颠簸前行,抵达小学时已近11点半。这样的路,从考察、施工再到交付使用,援建单位已经记不清走过多少次。

抵达时,寺院方丈兼学校校长早已准备好茶点,在会客室等候。

“这所学校建于2003年,到今天已经有11年的历史。最开始有29名学生,发展到现在已经有345名。”方丈娓娓道来,“我们主要招收附近的孤儿,由学校提供住宿。在管道项目援建后,学校今年得以多招收了80名学生。”

会客室的墙上挂着方丈与一名身着硕士服的学生的合影。方丈说,从这里毕业考上大学的学生有8名,还有考上硕士的。他们不少人毕业后重新回到这里当老师,“这里一共有16位老师,只有高中二年级和三年级的老师是外聘的。”

这里的课程,除了缅文、数学等传统科目,还有电脑培训和中文。一间教室里,二十多名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解立体几何。方丈对记者说:“中石油管道公司对这里的援建,为当地的教育发展尽了力,加深了彼此友谊。”

除了学生,这里还生活着100多名小沙弥。看到记者一行,他们大方地围过来,显然,他们不是第一次看到来自中国的朋友。

陪同记者一行的中石油方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像这样的社会公益援助项目,公司目前已完成111项,其中学校有67所。目前累计投入近2000万美元,受益人群达80万,初步改善了管道沿线地区人民的医疗、教育和生活条件。

“我们的项目建设队伍走到哪里,公益事业就开展到哪里。”这名负责人说。

(责编:邢郑、乔雪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图说财经|人民电视

  • 盗墓影视剧或遭禁播盗墓影视剧或遭禁播
  • 广州车展美女车模扎堆亮相广州车展美女车模扎堆亮相
  • 揭秘车模鲜为人知的一天揭秘车模鲜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娱自乐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娱自乐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