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行走新丝路大型跨国全媒体报道

驻新大使段洁龙:“新丝路”利于中新做大共同利益蛋糕

2014年09月29日09:08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段洁龙生活照(由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提供)

人民网新加坡9月29日电 (李海霞)近日,中国驻新加坡大使段洁龙接受了人民网“行走新丝路”海上丝绸之路报道组的书面采访。段洁龙大使表示,正如习近平主席最近在南京会见新加坡总统陈庆炎时所概括的,中新友好关系如“兄弟情同手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给中新经贸合作开启新的机遇之窗,有利于中新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以下是采访全文:

人民网:新加坡是全球领先的创新型国家,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无论古今,都对我国的对外交通贸易和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政府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和规划,请问您认为新加坡的战略重要性何在?有哪些优势?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段洁龙:中新两国地缘相近,文化相通,血脉相亲,交往源远流长。一条起源于公元前2世纪、延续了1800多年的“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与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东南亚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自1990年建交以来,中新双边关系发展顺利,高层交往密切,双方紧密结合各自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互学互鉴、互利双赢的合作之路。

新加坡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世界电子产品重要制造中心和第三大炼油中心,总部经济特色明显,电子、石油化工、金融、航运、服务业发达。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结构不够合理、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能源资源约束趋紧、环境保护压力增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新加坡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平衡好发展与资源节约、发展与环境友好的关系等方面,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借鉴。

人民网:明年,新加坡和中国将庆祝建交25周年。中新两国关系密切、合作领域广泛。您如何评价目前的中新关系?“一带一路”的倡议落实后,对中新关系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段洁龙:中新建交以来,两国关系持续快速发展、两国合作基础深厚、成果丰硕、前景广阔。正如习近平主席最近在南京会见新加坡总统陈庆炎时所概括的,中新友好关系如“兄弟情同手足”。其中,经贸合作日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13年,中新双边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中国首次成为新加坡第一大贸易伙伴,新加坡也成为中国第一大外资来源国,双边服务贸易、中国对新投资和在新工程项目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新加坡成为中国在东盟乃至整个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之一。

除了在经贸合作上取得丰硕成果,中新两国在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合作也不断深化。

文化领域,近年来,中新文化交流项目每年均超过300个。2010年11月,在新加坡访问的习近平副主席与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共同为中国文化中心奠基。2012年12月,文化中心正式开工建设,有望于今年年内竣工。2012年9月,两只由中方租借给新方的大熊猫“凯凯”和“嘉嘉”抵新,受到新加坡当地民众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喜爱。我国内多个艺术团体也连年亮相当地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庆活动,促进了两国文化艺术交流。

教育领域,目前新加坡在华留学人员总数约4200人,我在新各类留学人员达数万人。两国校际交流频繁,浙江大学与新加坡政府、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建立新加坡第四所公立大学—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2013年,新加坡国立大学设立苏州研究院,这是该校在海外设立的第一所研究院。2005年,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在新成立,并于2007年正式运营。2009年新加坡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考生人数超过两万人,成为全球参加考试人数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之一。

科技领域,两国科技界有着广泛的合作和交流。双方通过科技联委会、互动数字媒体联合研究计划等合作机制,共同支持项目、人才、基地等建设和发展,对提高双方研究水平、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两国在医药卫生、数字媒体、水处理等领域达成多个合作研发项目。新方多个科技研发项目落户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园和广州知识城。

自习近平主席2013年在访问东盟期间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以来,在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东盟国家得到广泛关注和积极反响。新加坡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这一构想使这条古老的丝路焕发了青春,也为深化中新经贸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全球增长和贸易、投资格局正在酝酿深刻调整。中国与东盟国家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正从“黄金十年”迈向新的“钻石十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必将促进区域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进一步激发区域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给中新经贸合作开启新的机遇之窗,有利于中新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继续对区域和次区域合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推动两国贸易形成新增长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将推动中新相互扩大市场开放,深化海关、质检、电子商务、物流运输等全方位合作,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丰富贸易促进活动,搭建更多更有效的贸易促进平台。扩大双边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国际营销和跨境电子商务,完善区域营销网络,推进运输、建筑、旅游等服务贸易快速发展。

二是扩大双向投资合作。新加坡具备稳定的政治经济形势、良好的法治环境、广泛的国际网络以及作为全球重要的交通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等国际化优势,将有利于企业以新加坡为平台实施跨国并购、进军国际市场、设立区域总部、构建全球贸易网络。同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加快我国沿边沿海开放步伐,改善沿边和西部省区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提升沿海地区开放水平,为新加坡企业赴华投资开辟更广阔的空间,提供更宽松的政策环境。

三是实现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的区域互联互通网络,将加强海上港口建设及运营管理,增加海上航线和班次,畅通陆水联运通道,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加强各国各方之间交通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推进建立统一的全程运输协调机制,降低国际货物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无疑将为中新两国经贸人文交流乃至整个区域的竞争力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四是提高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两国可以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等多双边机制中共同合作,积极推动将“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相关内容和重大合作项目纳入现有多双边合作机制。通过消除贸易和投资壁垒,扩大贸易投资规模,提高贸易投资水平,使沿线国家在贸易投资领域的合作潜力充分释放。

人民网:距中国政府提出这些倡议已近一年时间,请问作为大使,您在向新方宣介我政策主张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新方有哪些反馈,对我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有哪些想法和建议?

段洁龙:主要是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的重要指示和两国领导人就深化中新合作达成的重要共识,巩固发展中新经贸合作成果,发挥中新两国优势,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与新方加强协商沟通,扩大务实合作,共同打造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推动双方经贸领域合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更大发展。

一是借助新加坡航运、贸易中心优势,加快两国贸易领域合作。扩大机电、化工、医药等领域产品出口,优化双边贸易结构,优化贸易环境,提升便利化水平,促进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均衡发展。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作用,充分利用新加坡作为今年博览会主题国的契机,加强与沿海、沿边省区的务实合作。推动建设产业主导、产城融合、港区一体、生态环保的新型中新合作园区,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提供先行先试的载体。

二是发挥新加坡国际化平台作用,继续推进“联合走出去”,探索“走出去”模式创新。利用新加坡良好的投资环境,集聚地区总部、区域性公司,以联合“走出去”方式开展境外经贸合作区和区域互联互通建设,推动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三是加强中新自贸区合作,推动成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的试点。推动双边服务贸易发展,扩大金融合作,利用上海自贸区优势,加强两国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以及APEC、RCEP等相关谈判及活动中的合作。

人民网:您觉得中新经贸合作比较成功的项目有哪些?

段洁龙:新加坡对华投资蓬勃发展,有代表性的旗舰项目主要是苏州工业园区和天津生态城两个政府间合作项目。目前,中新双方正在探讨在中国西部建设新的合作平台。

一是苏州工业园区。1994年至今,中新两国先后召开15次联合协调理事会。经过20年的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已成为中新两国政府间合作旗舰项目。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体制创新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综合发展水平一直位居中国开发区前列,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0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6.9亿元,新增实际利用外资19.6亿美元,进出口总额804.6亿美元,累计吸引外资项目5029个,实际利用外资247.6亿美元, 9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50个项目。目前,苏州工业园正在全面推进以转型升级为引领的“二次创业”,加快发展服务型、创新型经济,“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参与开发的苏宿工业园、苏通科技产业园和新疆霍尔果斯特殊经济开发区等项目进展顺利。

二是天津生态城。2007年11月,中新两国政府签署协议,中新生态城落户天津。经过五年多的开发建设,生态城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700多亿元,已建成70公里的道路和12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各类项目累计开工总面积620多万平方米;完成3平方公里污水库的治理,相关技术取得多项国家专利;盐碱地绿化完成330多万平方米,区域环境得到显著提升;国家动漫园等5个产业园区、一批公建商业配套加快建设,累计注册企业已超过1000家,总注册资金达到近800亿元,去年实现税收20多亿元。天津生态城借鉴新加坡等地成功经验,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制订了全球首套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其中包含的22项控制性指标和4项引导性指标涵盖生态环境健康、社会和谐进步、经济蓬勃高效和区域协调融合等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方方面面,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示范。

中国对新加坡投资方兴未艾。中资企业充分利用新加坡在东南亚的中心辐射作用,与新加坡企业一道开拓周边市场,促进了本地区的经济繁荣。广泛参与政府组屋、公交系统特别是地铁建设以及供电、供水等公用事业。青建、中建南洋等中资建筑公司承建新加坡新建政府组屋的五分之一,其质量、工期、安全广受好评,并获得新加坡建筑质量最高奖项。上海隧道、中铁等中资企业参与10余个地铁项目的建设,占新加坡地铁隧道工程总量的三分之一,并将先进的盾构技术带入新加坡。华能国际、中广核、光大国际、北控水务等中资企业还纷纷进入供电、水处理、环保等领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淘宝、京东等中国电商企业进入新加坡市场,更是直接贴近民众,广受新加坡年轻人的欢迎。工行、中行等中资银行积极在新开展境外人民币业务,为新加坡企业和个人提供了便捷的金融服务。此外,中国的外派劳务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新加坡人力市场的缺口,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人民网:中新关系并不仅止于经济合作,两国都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过去20年来,近5万名中国官员曾访新借鉴经验。您认为,中国可以从新加坡模式中学到什么?

段洁龙:新加坡在建国近50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功,其对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发展思路产生的影响力,也远超许多国家。应该说,中新两国过去几十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开展的合作总体顺利,为中新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

新加坡已成为中国公务人员到海外培训的首选地之一,主要原因是新加坡具备一些特殊的优势,在经济社会和发展管理经验方面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这些特殊优势包括:新加坡政治安定和谐,经济繁荣发展,社会管理良好,同时和我们文化语言相通,等等。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与新加坡的人才交流合作也要与时俱进,从自身实际需求和关切出发,更加注重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设计培训主题、提升培训效果,加强相关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长效化。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段洁龙为人民网“行走新丝路”海上丝绸之路报道组亲笔书写祝福语。

(责编:邢郑、乔雪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图说财经|人民电视

  • 盗墓影视剧或遭禁播盗墓影视剧或遭禁播
  • 广州车展美女车模扎堆亮相广州车展美女车模扎堆亮相
  • 揭秘车模鲜为人知的一天揭秘车模鲜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娱自乐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娱自乐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