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深改的先手棋,简政放权一直疾步前行。昨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要削减前置审批,推行投资项目网上核准,这也成为简政的新动作。更值得关注的是,会议上提出五个“一律”,包括对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为前置条件的,一律不再进行前置审批等。最终目的无他,就是要堵住利益输送“暗道”,也使促进投资创业便利化以及释放投资潜力有了更为具化的措施。
又一次松绑
“政府对那些不该管的事情,管得实在太多了。简政放权这场‘自我革命’必须向纵深挺进。”这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政府之手”的一次剖白。而为了进一步简政,昨日会议指出,要以精简前置审批,规范中介服务,实行更加便捷、透明的投资项目核准为重点,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推向深处。
针对削减前置审批,会议决定,实行五个“一律”,即对属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事项,一律不再作为前置条件;对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为前置条件的,一律不再进行前置审批;对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前置条件,除确有必要保留的外,通过修法一律取消;核准机关能通过征求部门意见解决的,一律不再进行前置审批;除特殊需要并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外,一律不得设定强制性中介服务和指定中介机构。对确需保留的前置审批及中介服务,要制定目录,并向社会公布。
表面上看,五个“一律”表述颇为专业,但在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看来,上述举措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对此前简政放权的又一次细化。而这利于根治“审批依赖症”,堵住利益输送“暗道”,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现代政府,放开企业手脚。
业内普遍认为,在投资领域简政放权,将投资决定权交由市场,可谓是增强各类主体投资意愿、丰富投资渠道、提高投资效率的可行选择。同时,将符合产业调整方向产业的投资决定权交给市场,也能够加快这些产业的培育和成熟,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简政层层递进
业内普遍认为,上个月国务院提出再次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进一步缩减核准范围,进一步下放核准权限,进一步完善监管。而在核准目录瘦身后,再祭出五个“一律”杀手锏,足以证明简政正层层递进。
今年3月以来,“先照后证”等一系列旨在简政放权的措施开始陆续实施,新登记注册企业数量出现猛增。前9月,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264.8万户,同比增长52.44%,如此高幅度的增长在以往并不常见,也证明简政放权刺激投资业已奏效。
“五个‘一律’一出,释放出国家继续对企业经营松绑信号,由于取消了很多原本需要核准的项目,让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能够取得平等地位,也能真正实现资源由市场配置。” 张汉亚说。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则认为,下放行政审批是市场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本届政府改革的亮点,而且从下放情况看,政府对改革决心很大。下放行政审批权有利于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将来政府对经济把控应该主要集中在宏观方面,对具体领域应该尽可能放开,这才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先放后管
不过,国务院在“放”的同时也多次强调,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此次会议也明确,要建设信息共享、覆盖全国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网上办理、审批和监管,提高审批效率。用“制度+技术”使权力运行处处“留痕”,铲除滋生权力腐败的土壤。会议要求,要建立投资项目建设信息在线报告等制度,并公开有关信息,形成中央与地方、政府与社会协同监督的合力,让企业在公平竞争市场中壮大做强。
事实上,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曾提出,简政放权并非一放了之,后续监管须相应跟上,要重点解决“会批不会管”、“对审批迷恋、对监管迷茫”等问题。
可以说,在改革成果得到初步体现之后,“放管结合”将成为新常态,要从事前防范转向事中监控和事后的追究惩戒。
另一方面,张汉亚建议,简政放权不能主要集中在投资环节,而应扩大到企业建厂、生产、销售等一系列经营环节,这样才能真正给企业减负。另外,简政放权还要重视实施效果,不能国务院提出放开,部分地方政府不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