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评论员徐立凡
尽管推进注定艰难,但其过程本身,对于调节亚太地区复杂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关系都是有益尝试。
商务部国际司司长张少刚6日在媒体吹风会上介绍,5日至6日举行的APEC高官会就推动亚太自贸区的建立达成多项共识:发挥APEC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协调与领导作用;初步完成APEC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路线图的制定;促进目前在亚太地区已经存在并已经开展的自由贸易区包括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其他在谈自贸区的互动和信息交流。这意味着,亚太自贸区将正式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
推动区域内自由贸易本就是APEC成立的原因,但亚太自贸区的推进一直不顺畅。从1994年印尼APEC会议设立“茂物目标”,到2006年越南APEC会议正式提出“亚太自贸区”概念,亚太自贸区始终是一种模糊的前景。这与欧盟一体化、北美自贸区和包括亚洲在内的许多次级区域自贸区的欣欣向荣形成强烈对比。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不仅缘于APEC成员经济水平和贸易标准参差不齐导致的诉求不一,更缘于APEC内部成员的全球战略具有不同指向,而且存在战略疑惑。由此导致亚太区域内的自贸区格局呈现碎片化特征,区域内多达56个自贸区开放程度不一,标准不一,降低了区域内贸易、服务和投资便利化的总体效率。
推进建立亚太自贸区,首先要解决内部成员经济战略互信不够的问题。其次,需要尽可能整合区域内现有的自贸区机制,尽量设定相对统一的标准,避免彼此之间生成“零和游戏”。次级自贸区通常折射的是相对较小区域的利益诉求,而亚太自贸区则旨在形成尽可能大范围的自由贸易,让各次级区域分享总体利益。再次,亚太自贸区需要设定能够带动区域成员长期稳定发展的贸易规则和技术标准。如此,才能成为亚太地区成员愿意共同追求的目标。
显然,这些需要提前启动的研究和协商项目,进程将极其艰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亚太自贸区不具有可行性。一方面,自由贸易已经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所有区域内成员对于更高水准的自由贸易能够带来巨大红利不存争议。还要看到,中国经济体系更趋开放、区域内经济复苏等,为推动亚太自贸区提供了更多能够看得见的通道。
政治和技术层面的困难不应是不推动亚太自贸区的理由。相反,尽管推进注定艰难,但其过程本身,对于调节亚太地区复杂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关系都是有益尝试。因此,推动亚太自贸区的建立不仅只具有经济意义,还有更丰富的潜在价值可以挖掘。无论哪一方面取得进展,对于区域内所有成员来说都是幸事。
相关报道见04-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