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采访,以为外国人和中国人会给不一样的答案,实际没啥区别。”一位路透社记者在国家会议中心APEC新闻中心工作平台告诉我,说完还翘了下嘴角。这位记者的感触是敏锐的,经他提醒,我确实也发现了这个在APEC会议周的中一个有趣的现象。
参加了几场新闻吹风会,来自各个成员国的代表或专家虽然是各种面孔都有,但其所谈大多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内容,如:“创新发展”、“一路一带”、“全球价值链”、“经济不要只看速度,要看质量”等,和我采访国内专家所说的高度吻合。
作为记者,遇到“大事儿”肯定想报点独家的、不一样的料,但在这次APEC上却让人“失望”。在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吹风会上,发言的都是外国人,这让许多外媒很兴奋,记者提问也都具有针对性,但回答也是标准的“中国话语”,让个别媒体的记者有点小失望,毕竟记者想的是发点儿与众不同的新闻。
不用举例,这些“中国话语”我们经常能从报道中看到,但在外国人嘴中说出来却觉得很新鲜。在印象里,外国人比较“轴”,爱较真儿,是很难被人说服的。这次,你突然发现中国媒体经常报道的观点在外国政要嘴中说出来,还给你发扬光大,咱作为中国记者心里顿生“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叹。
转念一想,这些老外的自然表达实际上反应了中国的倡议与亚太利益高度一致,并赢得了广泛认可。
我想,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经贸关系已变得密不可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许多具有共性的问题需要大家共同面对。于是,“互联互通”、“创新发展”、“经贸一体化”就成了几乎所有国家的最大公约数。
与另一位老外闲聊到这个话题,他也认可这个观点。他说,APEC达成的成果,不仅是中国自身的战略构想,也是所有成员国的共同事业,世界大势如此,浩浩荡荡,顺之者昌,哪一个国家不想搭上这辆互利互惠的便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