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标志着我国能源战略有了明确的中长期规划。战略行动计划提出了节约优先战略、立足国内战略、绿色低碳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四大战略计划,为我国能源战略的实施指明了方向,为中国能源安全筑牢了基础。
节约优先,不能依靠粗放增加供给来满足需求
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目前我国发展方式依然粗放,能源密集型产业比重偏大,钢铁、有色、建材、化工四大高耗能产业用能约占一半。单位GDP能耗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8倍,不仅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较低的能效水平,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有关,但也反映了我国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
当前,重新审视我国“能源安全”的实质,应当摆脱“安全=加大供应”的理念,即依靠粗放供给满足过快增长需求的习惯思维,转变为“安全=效率”,即以科学供给满足合理需求的观念。倡导节能发展模式,全面推广节能技术、清洁能源技术是解决我国环境与能源安全问题的关键手段。
能源安全战略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节能型社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节能被看作一种重要的能源利用形式,甚至被称作为“第五燃料”。各国积极推动智能电网、电动汽车、智能交通等新技术的开发,旨在以先进技术提高能效。
立足国内,把能源自给能力保持在85%左右
战略计划提出了立足国内的战略,要求坚持立足国内,将国内供应作为保障能源安全的主渠道,牢牢掌握能源安全主动权。确保粮食和能源供给安全是国家实力的重要象征。1973-1974年中东石油禁运、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及1990-1991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发的海湾战争,这三次变局引起了西方国家石油供给的中断,给依赖石油进口的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带来严重冲击。
目前从国际看,能源资源竞争日趋激烈。虽然当前世界能源版图呈现供应方和需求方同时“多极化”“多元化”的局面,客观上有助于降低能源进口国成本,但全球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能源资源供给长期偏紧的矛盾将仍然突出。从国内看,我国常规化石能源供应不足,石油对外依存度从本世纪初的26%上升至近6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也突破30%。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能源安全还面临严峻挑战。对此,我国必须加强国内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完善能源替代和储备应急体系,增强能源的供应能力。
绿色低碳,推动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发展
我国能源结构的突出特点是“多煤少油少气”。当前,无论是从保障能源供给安全的角度,还是从保障生态安全的角度出发,推进能源供给的多元化和低碳化都非常必要。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近70%,同时煤炭开发利用方式粗放。数据显示,目前主要经济体中煤炭在能源消费中占比超过50%的,只有中国和印度。
天然气作为一种相对清洁的化石能源,日益受到各国重视。在2012年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占23.9%,而我国占比仅约5%。大力开发和进口天然气势在必行。同时,我国要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在做好安全保障的基础上,加快重启东部沿海核电站建设。
我国还要加快发展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坚持集中式与分散式开发利用并举,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协调配套电网与风电开发建设,合理布局储能设施,保障风电并网运行。
高效、清洁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发展的方向,世界能源将跨入石油、天然气、煤炭、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并驾齐驱的新时代。当前,我国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发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同步加强能源输配网络和储备设施建设。
创新驱动,能源体制机制创新与技术创新并重
战略计划提出了创新驱动战略,要求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充分发挥市场在能源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到2020年,基本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同时,加强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依托重大工程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建设能源科技强国。
当前,我国能源行业体制约束日益显现,能源产业行政垄断、市场垄断和无序竞争现象并存,价格机制不完善。这迫切需要坚持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理顺价格机制,构建有利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同时,我国能源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能源装备制造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关键核心技术和先进大型装备对外依赖程度较高。加快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首先要加强能源基础科学研究,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通过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带动技术进步。(作者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院长、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