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六届市长联席会议高峰论坛现场
新华网安徽频道11月23日电 (李东标 张峭春)22日下午,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六届市长联席会议在合肥举行,27个城市的负责人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围绕“共建长江经济带,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会专家表示,国家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将使长江流域进一步实现互联互通,区域内省市将收获五大红利。
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和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今年9月,国家提出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专项规划处处长马强在高峰论坛上表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协调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
马强认为,长江黄金水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一是水运的独特优势;二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三是沿海、沿边、沿江区域的资源丰富,能够打造横贯东西、辐射南北的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首次明确界定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范围,把合肥等城市划入了长江三角洲范围,同时明确了发展方向、功能定位。” 马强表示,长江经济带的定位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和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数据显示,长江经济带共有6亿人口和超过1/5的国土面积,2013年11个省市GDP的总量接近了26万亿元,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支撑。
按照规划,长江经济带的建设目标是:到2020年要完成“四个建成”和“两个基本建成”。首先是要建成畅通的黄金水道,由0.67万公里增加到1.62万公里;其次要建成高效的铁路网络,形成沿江快速的铁路网,其中高速铁路将由4000公里增加到9000公里;再次是要建成便捷的公路网,包括建成覆盖所有县城的普通国道;第四是要建成发达的航空网络。两个“基本建成”,一是要基本建成区域管网,管道从4.4万公里增加到7万公里,另一个是基本建成一体化的交通网络,实现中心城市周边区域之间1至2小时的交通。
抢抓机遇 推动区域通关一体化实施
面对建设长江经济带这一重大历史性机遇,合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韩冰表示,今后两年,长江沿岸各城市应该牢牢抓住机遇,打造畅通高效的黄金水道,推动区域通关一体化实施,推进长江文化和旅游的交流与合作。
在交通建设方面,韩冰认为,“应该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全面推介,统筹铁路、公路、航空建设,努力争取国家支持建设城际快速通道,跨长江通道、高速公路,重要同云枢纽,同运航空等设施,加快提高各城市间航空通达度,贯通沿江东西交通通道。建设有机结合的综合交通枢纽。”
此外,对于公众普遍关心的环境污染问题,韩冰提出加快长江流域环境联防联治,共同实施区域内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大气污染控制等联防联控联治,共同推进环境保护新机制。在环境功能区划,水资源保护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红线划定等领域,实施规划对接,共同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同时建立健全跨行政区的应急联动机制,共同应对区域突发性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共享环境监测信息。
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将释放五大红利
长江经济带建设作为一个国家层面的战略,对区域内省市究竟有何利好呢?上海社科院院长、上海长江开发促进会常务副理事长王战说,通过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能够取得五个方面的利益:一是生态的红利,二是投资的红利,三是枢纽红利,第四是产业的红利,第五是旅游一体化。“我希望能够通过互联互通,最后使长江流域形成一个生命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大家来共享发展的红利。”
王战表示,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之间的互联互通,其瓶颈实际上在河西走廊和连云港这两段,“因为连云港整个港口要带动一万多公里的欧亚大陆桥的流通有一点力不从心,但是欧亚陆桥和长江是可以互联互通的,如果京九线、京广线等铁路串联得好,很多货物是可以从长江运输,这样就使得中国东西两条大通道之间能够做到互联互通。” 王战说,长江经济带能够和“一带一路”结合起来,这对中国发展的战略意义非常重大。
新闻链接: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
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成立于1985年12月,目前形成以上海、重庆、武汉、南京、合肥为常设主席方,目前,协调会成员有上海、重庆、武汉、南京、合肥、宁波、攀枝花、宜宾、泸州、宜昌、荆州、岳阳、咸宁、鄂州、黄冈、黄石、九江、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扬州、镇江、泰州、南通、舟山等27个成员城市,分属沿江7省2市。是国内成员最多、成立时间最早、影响力最大的经济协调组织之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