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2月10日电 (刘然)10日,由人民日报社、国资委共同指导,《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经济论坛”在京举行。
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在主旨演讲中表示,新常态需要一个新的结构,传统经济学理论要发展第三产业,如果在理论上有突破,不是三次划分理论,而是六次划分理论,六次产业理论,这就不仅是三产,需要四产、五产、六产。
他阐释到,经济学家一直在凯恩斯三架马车理论框架中思考,是有问题的。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有一个专家提出要想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必须在第一产业加入二三产,就产生了四五六产业,由于没有系统理论 ,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他表示,中国进行了12年科技特派员活动,全国有73万特派员。这些特派员要做的就是一二三产融合,而融合的综合产业叫第六产业。他认为,第四产业就是有信息公共平台支撑条件下的电子商务及其服务业,不包含普通的信息服务业。第四产业由谁代表?阿里巴巴、腾讯、美图等,这样的产业有什么特征呢?一是增长速度极快,信息服务业第三产业服务业不到12%的增长,电子商务服务业有72%的增长。二是乘数不同,2012年为例,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业1200亿,带动服务商贸3万亿,乘数是15倍,是低成本的高 附加值。在这样一个第四产业特征之下,我们就知道了原来有第四产业,再把一二三产进行融合,实行无缝全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第五产业中国目前发展比较快,可以说是文化支撑服务平台下创意产业及其服务业。它的使命主要是解决人们的精神需求转化为市场附加值。也就是品牌战略,我们由科技部、团中央等 共同推出就是创新品牌行,试图给大家创造第五产业。
第五产业告诉大家,在座的企业生产线、技术、人工、土地可以不变,有一点要变化就是精神需求要转换成你的产品品牌附加值。这种创意策划在信息条件下微不足道的一个技术就可以 足以让你震惊。
“有了第四、第五产业,才能回头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他表示,一二三产融合起来叫第六产业。
以下为致辞全文:
大家早上好。
我认为中国的新常态,是对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描述和判断,这个阶段中我们需要新的度量,厉以宁先生说6%到7%,我说几年6%到7%,未来几年的度量方式不是一年一年的度量,另外持续的阶段跟指标是密切相关的。
新常态需要一个新的结构,传统经济学理论要发展第三产业,如果在理论上有突破,不是三次划分理论,而是六次划分理论,六次产业理论,这就不仅是三产,需要四产、五产、六产。经济学理论有没有突破,这中间的正确思维是不一样的。
新常态下,改革创新就是动力,发展方式就是投资驱动到要素驱动、创新驱动,新常态下的发展方式就是创新驱动。
我跟大家探讨一下什么是创新驱动,怎样搞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新常态并不是天上掉下来了,其实我们国家的历史现在有三句话可以描述。一个传统发展模式已经到了尽头,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迫在眉睫,或者说刻不容缓。要实行经济转型面临事实性的挑战。中国能不能进入新常态,是对整个历史阶段的挑战,不是新常态自然来。原因就是创新驱动和投资驱动之间是截然不同的一个体系,习主席要求我们搞创新驱动的顶层设计把握两点,一是把握世界发展方向,主要是世界科技发展方向,二是解决中国的问题,我们认为首先任何创新驱动的顶层设计能不能解决中国内需不足,城乡二元结构,以及质量问题。吸的雾霾,吃的是有毒产品,这绝对不是新常态的标准。
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就看你的创新驱动顶层设计是不是有效的、顶层的。更重要就是大家认为这是一个实践问题,同时是一个理论问题。创新驱动第二条,你要能够把握住,真正是顶层系统的解决问题。你依据的创新理论是不是先进,如果你依据的创新理论是非常落后的,你的创新驱动顶层设计怎么解决问题,怎么适应世界竞争?针对这两个要点,我们就可以判断任何一个创新驱动的顶层设计方案,就可以很简单的看到,这玩艺儿行不行?如果不行,不要浪费时间,不要误导他人,更不要遗憾于历史。
根据这两点,我们说首先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我们今天讲的题目,创新驱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如果你想解决中国历史遗留问题,你想解决中国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中国产品食品质量问题,任何创新驱动都是城乡一体化。我们判断一个创新驱动顶层设计很快发现这个方案是不是城乡一体化的,如果不是就不是顶层的,甚至你没有历史的根部。
创新驱动要解决这些问题,因为时间关系,我不再重复为什么是三个问题。城乡一体化,大家就可以直观感觉到。创新驱动顶层设计就是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系统呈现五大特征。
第一,强调人,不是强调钱和土地,钱和土地非常重要,为什么强调人呢?我们下面有一个经济学理论,生产性知识可以直接进入生产,无须转换,这就是信息化条件下很多生产性的知识是新经济或者经济发展新要素跟土地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跟资本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第二,企业家推动,大家经常有一个误导,过去30年的发展政府作用很大,市场经济当中政府很重要,因此大家认为创新驱动是靠政府推动,政府的作用永远不可替代,但是靠谁推动?企业家推动。企业家推动和政府推动有区别吗?有区别。企业家推动强调的是企业家冒险精神,强调的是市场竞争,强调的是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创业决策,强调的是对风险控制、成本效益的计算、商业技巧的实施。政府官员做的到吗?政府官员工作性质就决定有很多工作不能做,决定你不能犯错误,风险大于效益,通过效益能得到良性的循环就得到,这就需要靠企业家的冒险精神。创新驱动,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企业家冒险精神,永远不可能实现。
第三,先发优势,我们原来一直是后发优势,先发优势强调的是用什么样的新技术和商业模式,用什么样的新理念发展方式和新途径实现最后一公里的蛙跳。
第四,创新网络,创新网络的特征号称是第四产业。
第五,质量品牌,它号称第五产业。创新驱动一定要呈现出系统的特征。它是在什么样的理论指导之下设计的呢?首先是三螺旋理论,这是创新理论最前沿的,目前中国科技部包括中国所有的科学技术都是按照线性创新理论设计,企业应用、基础应用,线性是最容易解的,但是最不切实际。一个复杂的创新系统仅仅用线性表达,政府就可以说如果创新那么简单,稍稍一般水平的政府都会做得很好,事实证明创新驱动不是这样,现在西方的创新理论前沿叫三螺旋理论,这是生物学上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是推动力,市场应用是拉动力,两种力形成一个场,这叫市场经济,进行反复互动。反复互动最新的处理手法叫博弈论。只能用合作博弈设计,才能取得社会多赢,措施取得推动力和拉动力的互动。因此这样一个理论告诉我们,线性理论是落后的,是1935年以前的水平。这样一个良性互动,我们最新的理论是三螺旋理论,我们认为科学的技术是两螺旋,必须分开,有时候是一致的,有时候必须分开,这样概念就不会打乱,科技创新企业为主体,大学科学家不说,你说科学家为主体,你也解决不了这么多的问题,企业家用不上你。实际上这是另外一个螺旋。信息化带来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有一个新的理论,生产性知识直接进入生产,成为新知识。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问题出在哪里?我们调整了这么多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城乡一体化,这么多年没有解决原因是什么?经济学家负有首要责任,包括我在内,首先是我们经济学 家在凯恩斯三架马车当中去思考,这是有问题的。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有一个专家提出要想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必须在第一产业加入二三产,就产生了四五六产业,由于没有系统理论 ,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中国进行了12年科技特派员活动,我们全国有73万特派员。我们在做什么事儿呢?一二三产融合。不要小看一二三产融合当中的“融合”两个字。一二三产融合的综 合产业叫第六产业,什么是第四产业呢?原来很多经济学家写了,我个人不赞同,写的很复杂,第三产业全划到第四产业。我认为第四产业很简单,就是有信息公共平台支撑条件下的电子商 务及其服务业,不包含普通的信息服务业,那是第三产业。这个第四产业由谁代表?马云、阿里巴巴,腾讯、美图,大家都在用。这样的产业有什么特征呢?一是增长速度极快,用这几年的 比较,信息服务业第三产业服务业不到12%的增长,电子商务服务业有72%的增长。二是乘数不同,2012年为例,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业1200亿,带动服务商贸3万亿,乘数是15倍,是低成本的高 附加值。在这样一个第四产业特征之下,我们就知道了原来有第四产业,再把一二三产进行融合,实行无缝全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第五产业中国目前发展比较快,可以说是文化支撑服务平台下创意产业及其服务业。它的使命主要是解决人们的精神需求转化为市场附加值。也就是品牌战略,我们由科技部、团中央等 共同推出就是创新品牌行,试图给大家创造第五产业。
第五产业告诉大家,在座的企业生产线、技术、人工、土地可以不变,有一点要变化就是精神需求要转换成你的产品品牌附加值。这种创意策划在信息条件下微不足道的一个技术就可以 足以让你震惊。美图是一个小小的技术,但是这是一个大大的精神转换思路。
有了第四、第五产业,才能回头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一二三产全产业链增值。这时候你才说一二三产融合起来叫第六产业。
由于时间关系,我不展开六次创新理论、六次产业理论。如果我们局限在三次产业理论里面,一产农业永远是农业,一产永远是一产,如果有六次产业理论,我们有12年的实践科特派, 我们现在对现代农业重新定义,现代农业不再是一产,是一产、二产、三产全产业链综合产业。你们认为农业是第几产业?第六产业。我们73万特派员都在做这个,很多特派员不懂就停了, 我们欢迎你加入职业农民的队伍,特派员队伍。
理论的突破往往带来人们对整个发展方式的深刻变迁。它是我们很多微观商业模式创新思想的源泉,当然它不是我们创新本身,本身靠企业家驱动,靠你们每天冒险追逐利润,每天实现 自己的价值,正是靠你们来实现这种美丽的思想获得奇思异想。
看看我们创新驱动顶层设计有没有这种创新,这决定你是不是顶层的,是不是和世界竞争的,你能不能实现最后的蛙跳,能不能实现一个最终的转型。
你能不能给我们一个出路呢?一个启示?有,开辟创新驱动城乡一体化的新途径,发展新三农关键在于“新”,新三农现代农业假设是第六产业,一二三产融合的新农业,新农业谁来做 呢?传统农业谁来种地都是问题,我告诉你,中国73万特派员就在干这个事儿,73万够不够?730万够不够?7300万够不够?不够,职业化、专业化的新农民,他是职业农民先锋部队,在将来 不断造就职业农民,法国造就过,日本造就过,美国不是两个老太太做农场,而是打电话给专业化的公司来做,中国未来农业肯定是职业化、专业化的途径,就是职业化、专业化的新农民。
新农村不是像北京这样,把我们曾经千年的树或者是千年的地收了,搞成一个烙大饼似的城市,让我们天天吸雾霾。如果把北京过去四合院历史文化积淀的楼跟现在一个楼比,要超过百 个楼的价值。我们走了一个弯路,整体我们是迅速发展,但是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们不能这样发展城市化。城市化西方国家有先进的经验,就是田园化城市,中国需要加一个信息化, 没有信息化,无论城市多田园,年轻人都待不住。信息化田园化城镇是一个行政概念,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中聚集资源和人气,同时形成城市。这种新三农就是我们开辟创新驱动、城乡一体化 的新途径。
大家说这个事儿说的有点味道,有73万特派员12年的时间,理论上自圆其说,但是中国这么大,我还找不到一个突破口,一下子把这个问题能够聚焦。
最后结束和大家今天的交流,我们可以选择一个突破口,叫从田间到餐桌,从农产品质量到食品安全,到健康长寿产业。追溯到千年以前,甚至追溯到千年以后生物技术、微生物技术, 人类发展未来的形态。在这样一个领域聚焦,这样一个食品产业领域是一二三产自然连接,城乡自然统筹。这个领域中间食品产业占了我们国家GDP18%。在这个领域里面,在座的企业家和不 在座的企业家利用你们的冒险和创新,利用你们的智慧进军这个领域,支撑这个领域,发展这个领域,中国的第六产业就是兴旺发达,引领全球,我们创新驱动不仅可以带来中国发展,还可以带来世界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