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经济·科技
人民网>>经济·科技>>正文

任性股市需“紧箍咒”更需理性监管

田原

2015年01月20日17:25  来源:人民网-股票频道  手机看新闻

“股灾”,这是1月19日上证综指暴跌7.7%后,出现在各大媒体首页的字眼。7.7%的单日跌幅,超过了“530惨案”的记录,券商银行股现跌停潮,股指期货三大合约全部跌停。

这一次“黑色星期一”唤起了人们的回忆:2007年,A股历史上最大的牛市正如火如荼,证监会几次警示股票市场泡沫风险无果,于是在2007年5月29日晚间宣布上调印花税。5月30日,沪指大幅低开,当日暴跌6.5%。

相似的大盘走势,相似的监管行为,似乎一切都源自监管层的突然动作。上周,证监会宣布针对12家券商融资融券业务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强调不得向证券资产低于50万元的客户融资融券。

银监会随后发布《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委托贷款的适用范围、业务管理、风险管理、法律责任等进行规范。同时央行货币政策司官员撰文称要防止过度“放水”。

值得注意的是,昨日融资盘从银行券商等板块蜂拥出逃。银行股自去年大涨之后,估值修复行情已经接近尾声,另外银行股的融资盘占比高,实际上已累计相当大下行压力。

近半年来,融资业务快速增长,规模已突破万亿元,并为市场带来了相当充裕的资金,近期的大牛市显然与融资业务的兴盛关系密切。但是,如果券商为了获取短期利益,对一部分不规范融资行为不闻不问,对于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来说并非好事。

监管层连续的举动,或许是为了控制融资过度流入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资金面造成压力。另外,股市连续上涨,指数起伏较大也有过热倾向,控制两融业务等行为更像是监管层为股市念的一次“紧箍咒”。

只是,这紧箍咒的作用如此猛烈,恐怕所有人都始料未及。证监会似乎忘了,A股市场,历来极为容易受到政策的影响。尤其是在股市大涨的背景下,证监会的每一个举动都极易被解读为“打压股市”

不得已,证监会只能星夜发文,再度强调并非刻意打压股市,并表示:对证券公司开立融资融券信用账户时证券资产低于50万元的客户,继续按证监会原有政策和规定执行,不因为这一资产门槛而强行平仓。随后第二天市场立即回升,尽管券商股依旧低迷,银行股也涨势不佳,但在非金融类股票带动下,大盘反弹近2%。

诚然,A股市场距成熟完善仍有不短的距离,“又当爹又当妈”的证监会,用心良苦可以理解,但矫枉过正显然不妥,总像唐僧一样念紧箍咒并非长久之计。

历史上,证监会的救市行为并不罕见,但为何救市复救市,A股依然如此“任性”?“紧箍咒”固然需要,但采取一些更温和的措施手段可能事半功倍。增长消化时间,逐渐化解利空效应,理性监管或许才是目前市场最迫切需要的。 

(责编:谭翀、夏晓伦)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