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市场广泛关注的“刺激政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24日说,降准降息能在短期内改善预期,但新增资金未必流向实体经济,可能流入股市,对实体经济刺激作用有限。
刘世锦在24日举行的“第六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说,关于中国经济“通缩风险”的问题近期被抛出。中国即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通缩,也只是“非典型通缩”或者“结构性通缩”,和美国等成熟市场经济相比是有根本性区别的。这种“非典型通缩”不是通常意义上由货币供给不足引起的,而是由于终端需求放缓导致的供给侧过剩产能调整引起的。
“降准降息能起多大作用?能起点作用,也许能改变一下预期。”刘世锦说,但由于很多行业产能过剩,资金未必能进入实体经济,而大部分会流入股市,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和刺激作用不会太强。
刘世锦说,“刺激”在经济学上是一个中性概念,不能把刺激和改革对立起来,也不能将“刺激政策”负面化。当前,财政政策相对有效,要通过增加政府投资,主要是基础设施投资,扩大终端需求,特别要注重提高投资的有效性。
他说,中国经济在转入中高速增长期后,要研究和确定反映新常态下发展质量的指标,例如按照“就业可充分、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民生可改善、风险可控制、资源环境可持续”的要求,形成有利于提高发展质量、切实可行的指标。然后,以质量指标倒推速度指标。
刘世锦认为,与发展质量相对应的速度有一个合理区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发展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当增速出现快速下滑苗头时,适度的刺激政策仍是必要的。但要明确刺激政策只有助于恢复短期平衡,并不能解决中长期结构问题。转型期推出刺激措施的目的是“托底”,防止经济增速严重偏离潜在增长率,损害发展质量,而非“推高”,重返高增长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