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经济·科技
人民网>>经济·科技>>正文

新潜力 新途径 新突破—写在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之际

乔金亮

2015年02月02日10:4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新潜力 新途径 新突破—写在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之际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如何在“双重挤压”下提高农业竞争力,是要面对的一个重大考验。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要面对的一个重大挑战。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是要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破解这些难题,是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

  日前,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中央发布的连续第12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文件的发布,凸显了经济新常态下,中央对农业农村工作一如既往的重视,也成为观察我国“三农”发展方向的重要窗口。

  从粗放到集约

  农业更重质量效益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为此,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出了新要求:“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这就要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农业必须由粗放经营转向集约发展,由拼资源、环境、投入转向依靠科技、创新上来,尤其是注重提高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提高竞争力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眼下,国内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导致农业比较效益持续走低。而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连续下降,已不同程度低于国内价格,导致进口增加。成本“地板”上升与价格“天花板”下压,给我国农业竞争力带来双重挤压。以蔬菜为例,目前全国蔬菜面积超过3亿亩,人均占有量超1000斤。但蔬菜需求持续刚性增长,预计到2020年增加9000多万吨。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司长叶贞琴说,由于资源约束日益强化、劳动力素质下降,必须把农业生产着力点放在转变发展方式上,放在提高单产、降低损耗上。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合理安排农业产业发展优先序。专家认为,这就要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把最基本最重要的谷物、口粮保住,在此基础上,统筹兼顾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

  注重可持续发展意味着要加强农业生态治理。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这符合我国农业的现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说,我国农业资源环境已接近承载极限。多年来,农村面源污染、耕地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等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温饱问题解决后,社会公众对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更高。要坚持“保护”和“治理”并重,让那些透支的农业资源、环境得到休养生息。同时,要强化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

  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目前,我国有食品生产企业40多万家、食品经营主体300多万个,小作坊、小摊贩更是难以计数。尽管一些企业和一些地方建立了质量可追溯平台,但由于可追溯系统归属不同,大多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和全程覆盖。专家认为,中央一号文件的这一提法抓住了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有利于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从内部到外部

  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民增收的关键既要挖掘内部潜力,又要外部加力,实现内外联动。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表示,长期以来,我们通过价格手段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现在国内外价格倒挂,再用这种手段已经难以为继。同时,农业补贴的空间也在逐步减少。我国入世时承诺的8.5%的“黄箱”空间还有,非特定产品的空间也很大,但有些产品的补贴空间已经所剩无几,有些产品甚至已经超了,形成“天花板”。基于此,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逐步扩大“绿箱”支持政策实施规模和范围,调整改进“黄箱”支持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惠农增收效应。

  据介绍,下一步,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也将开展。专家表示,无论目标价格改革还是目标价格保险试点,推进时都要采取“分类实施、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平稳过渡”的策略。试点何时扩大到其他品种和地区,要在取得相对成熟的经验后再考虑。但不管价格形成机制怎么改,都不能让农民吃亏。同时,要制定应对市场过度波动的预案。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符合目前国际流行的“六次产业”理论。要鼓励农户不仅从事种养业(一产),还要从事农产品加工(二产)与农产品流通(三产)。因“1+2+3”等于6,“1×2×3”也等于6,故称“六次产业”。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农业部休闲农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朱信凯说,农业是融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的产业,要从初级的农业种养业催生和拓展出加工、流通、销售等新环节,形成“一产接二连三”的互动型、融合型发展模式,打造“六次产业”。

  从土地到资产

  改革释放农村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农村改革必须放在突出位置。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到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改革,新一轮农村改革正全面提速。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目前,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面积约为4200万亩,宅基地总面积约为1.7亿亩。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分类实施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事实上,中央已出台了有关配套文件。专家认为,为落实有关文件,要探索健全程序规范、补偿合理、保障多元的土地征收制度,建立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健全依法公平取得、节约集约使用、自愿有偿退出的宅基地制度。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随着农村经济发展,不少地方村集体收入增长较快,村民对集体收益如何分配日益重视。专家认为,对于经营性资产,重点是明晰集体产权归属,将资产折股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探索发展农民股份合作。

  “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改革试点将兼顾东中西不同区域,选择若干有条件的县(市)为单位开展,试点工作2017年底完成。”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说,要按照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从实际出发,进行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对于非经营性资产,重点是探索集体统一运营管理的有效机制,更好地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及社区居民提供公益性服务。

  从“物”到“人”

  新农村建设向深层发力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一些农村“垃圾靠风吹,污水靠蒸发”,生态环境、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很糟糕。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未来我国即使达到了70%的城镇化率,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环境改善,政府要积极承担,不能让农村成为“记忆中的故园”。

  近年来,我国的新农合、新农保、农村低保等制度推进迅速,但文化、卫生、教育等公共资源在农村依然稀缺。可以说,农村落后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落后。要通过“人的新农村”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让留在农村的农民能够享受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专家认为,推进“人的新农村”和“人的城镇化”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两大抓手。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民来说,要着力提高其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对于依然生活在农村的农民来说,要全面提升农村幸福指数。城乡发展一体化,就是让农民无论生活在城镇还是农村,都能平等享受到改革的红利和现代化的成果。(经济日报记者 乔金亮)

(责编:孙阳、杨曦)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