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经济·科技>>中部崛起
人民网>>经济·科技>>正文

安徽部分资源型城市经济现负增长 转型发展待“破茧成蝶”

2015年02月03日13:27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合肥2月2日电(记者 张磊 常国水)新常态下,城市该如何转型发展?在今年的安徽“两会”上,这个问题是各地方主政者与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对于一批因资源而名、因资源而兴的资源型城市而言,这个问题更为迫切。人民网安徽频道梳理安徽淮南、淮北、铜陵的经济发展指标发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这些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乏力,甚至出现负增长。

  然而,在重重压力下,主政者不是被动等待,而是积极谋划、抢抓机遇,试图打破对资源过度依赖的局面。

  “极为困难的一年”

  淮南是安徽最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之一,这座因煤闻名的城市煤炭探明储量153亿吨,占安徽省的71%,是全国13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全国六大煤电基地之一。

  因煤而生的煤电产业让淮南有着令人羡慕的辉煌:16对现代化矿井,年产煤炭近亿吨,长三角地区每用4吨煤,就有1吨来自淮南;拥有6大发电企业、26台发电机组,建成两条1000千伏特高压电网,上海每用6度电,就有1度来自淮南。

  煤电资源的优势也让淮南冠上了“中国能源之都”的美誉,然而,如今这座能源之都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数据显示:煤电产业寒冬的2014年,淮南煤炭行业增加值同比减少60亿元,发电产值出现“缩水”。

  新年伊始,在淮南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市长王宏做政府工作报告时,直言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淮南发展进程中“极为困难的一年”。

  数据说明了这一点,2014年淮南市的几项重要经济指标均比上年回落,其中地区生产总值由820亿元下降为78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由804亿元下降到760亿元,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财政收入,从2013年的170.1亿元直降到125.8亿元。

  同样是我国13大煤炭基地的淮北,曾为国家贡献了约9亿吨原煤。但是近年来淮北也经历了发展的瓶颈与转型的阵痛。

  2013年,淮北市财政收入93.03亿元,比上一年下降8%;2014年,财政收入91.35亿元,下降1.8%。

  安徽另一个资源型城市铜陵因铜得名、以铜而兴,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但是随着资源的枯竭,铜陵的经济发展也出现了乏力的症状。

  近两年来,除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有所回落外,增速大幅回落的是财政收入,2012年,铜陵财政收入增速达到10.1%,2013年增速仅为0.9%,去年增速也仅仅为1.5%。

  新常态下的困难与挑战

  经济增长乏力折射出发展中的重重困难。淮南市市长王宏在今年的政府报告中明确指出,淮南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与挑战,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困难就是煤炭价格低位徘徊,非煤产业发展不足。

  不过淮南的主政者已经清醒认识到,我国经济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的新常态,“新常态面临新挑战,但也蕴含新机遇。”

  铜陵市市长倪玉平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困难与挑战阐述得更为详尽,“作为资源型城市,铜陵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投资增速趋缓,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不断扩大,有色、化工、钢铁等行业市场低迷,要素成本上升,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

  倪玉平在报告中说,铜陵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经济结构不优,传统产业占比过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快而不大,“经济转型尚处在负重爬坡阶段。”

  在淮北市长黄晓武看来,煤炭行业产能过剩、需求萎缩、价格下跌,以及产业结构不优、经济总量不大、质量效益不高等长期累积问题,以致淮北经济运行仍将处于“非常困难时期”。

  产能过剩、价格下跌、结构不优,这是安徽资源型城市遇到的共同问题,在安徽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曾任淮北矿业集团总经理的省人大代表张国建直指煤炭行业是目前最不景气的行业之一,他举例说,精煤价格在行情好的时候能卖1400元/吨,而现在只有600元/吨。

  在接受人民网安徽频道采访时,淮北市长黄晓武以淮北矿业集团举例说,去年企业煤炭产量比往年多,但是营业收入却在下滑,甚至出现了亏损,从而向淮北市上交的税收就大幅减少。由此,行业的不景气对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可见一斑。

  “淮南一直以煤独大,637家规模以上企业有一半以上与煤相关,煤炭几乎和每个淮南人都息息相关,虽然淮南从‘十一五’就提出转型发展,转变粗放型生产方式,做强做大非煤产业,但是也要看到,转型确实需要一个过程。”安徽省人大代表汪元林对此也深有感触。

  转型发展期待“破茧成蝶”

  在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迫在眉睫,城市的主政者们已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早已开始行动。

  “2014年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8.1:67.2:24.7调整为8:66.9:25.1。其中非煤产业完成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64%,提高6.4个百分点。电子信息、铝基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速发展,产值增长20.2%。”在接受采访时,淮北市长黄晓武向人民网安徽频道“数”说了淮北在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方面取得的成绩。

  今年,淮北市将继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共同谋划和实施煤电、煤化联产项目。积极推进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建设,不断延伸煤电化产业链。同时淮北将目光瞄准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电子信息、铝基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高端装备制造等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

  “年内确保焦化二期、年产20万吨混合芳烃加氢项目建成投产,推动宝钢气体空分装置、干熄焦余热发电、煤焦油深加工、特种炭黑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建设傲龙网络、大华活性炭等24个投资亿元以上新兴产业重点项目,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黄晓武为今年的发展排出了目标图。

  在淮南,主政者把调整结构作为主攻方向,提出了“做精做优煤电产业链的同时,做大做强非煤产业群”的“双轮驱动”发展思路,他们希望借此促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力争非煤产业比重稳步提升。市长王宏在部署今年发展转型工作时,提出了扶持产业发展、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培育市场主体4点举措。

  同样,铜陵也把调结构、促转型,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当做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构筑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体系。

  大力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向精深加工延伸、增强铜基新材料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文化创意等产业做大做强、培育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新型业态……铜陵推出了一系列转型“大餐”。

  转型发展,任重道远。在此次人代会上,很多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议案,来自铜陵的省人大代表王晓云认为,现在是转型的艰难爬坡期,他希望各方应对在转型期的资源型城市加大支持,“毕竟它们曾经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

  在安徽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淮南市长王宏也提出建议加大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支持力度。来自淮南的省人大代表汪元林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他本人从事文化出版行业,已开始围绕淮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做文章,准备打造两个项目,一是淮河文化风情项目,二是少儿文化艺术项目,为淮南转型发展作贡献。

  主政者与生活在资源型城市的群众一样,他们都希望所在的城市早日转型成功,破茧成蝶。

(责编:王子侯(实习生)、杨曦)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