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经济·科技
人民网>>经济·科技>>正文

居住证更需承载福利

舒锐

2015年03月01日10:16  来源:法制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居住证更需承载福利

近日,《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改革方案,已经中央审议通过,即将印发实施。本次改革提出,扎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取消暂住证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

客观说来,暂住证从产生到普遍推行有着历史必要性。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城市成为了创业者的乐园,城市的包容与机遇吸引着成千上万异地人慕名涌入。作为建设者,他们给城市发展带来人口红利,也把我国传统的人口稳定社会变成了迁徙社会。人口流动频繁使熟人社会变成了陌生人社会。熟人社会中行之有效的道德、风俗约束在陌生人社会里渐显不支,流动人口给城市治安带来巨大压力。

在当时,流动人员也普遍怀着“归根”乡情,大多数人只是带着一颗“淘金”之心,主动融入城市、在城市生活的诉求并不高。可以说,当时的异乡人是名至实归的“流动人口”,在城市也的的确确只是“暂住”。如此背景下,暂住证应运而生,对于城市管理、治安稳定发挥过重要作用。

然而,时过境迁。国家与各城市法治环境不断完善,各大城市从各方面也逐渐适应了人口的流入。城市的运转与发展愈发离不开异乡人,而异乡人也越来越多地扎根在所在城市。连接城市与异乡人之间“法律关系”的纽带仅靠暂住证,已经适应不了现实需要,更因不能让异乡人享受与其贡献对等的福利,反而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便,饱受各方诟病。

正因此,北京、天津、上海、深圳、青岛、西安等城市为引进人才,相继出台居住证制度,以期让对城市有贡献的异乡人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可享受当地居民同等待遇,消弭户口不同所带来的歧视。在这个春天的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再次迎来一项重大利好消息,这就是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告别暂住证,全面迎来居住证。

须指出的是,在欢庆之余,我们更应感受到异乡人对同城同待遇的殷切期望,而现行制度似乎却与人们的强烈需求还有着一定距离,甚至让一些人感叹“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居住证制度必须承载起所有人的福利期盼。这首先在于让居住证的含金量更加饱满,须全方位覆盖子女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等各大公共服务领域。

其次在于须适度放低居住证申请门槛,这不仅体现在实质硬性条件上,更表现在申请程序还须合理合法化。如当前各地普遍以单位为主体进行申报,这使得务工人员相对用工方更显弱势,甚至遭到刁难,不妨采取单位个人相结合的方式。再如,一些城区在当地法律文件所要求条件的基础上还附加了法外条件,必须得到纠正。最后,我们还需要逐步探索异乡人居住证与家乡户口之间福利链接、转换机制,实现社会保险与福利的全面联网。

只有让居住证真正发挥起把异乡人纳入当地居民的功能,并使他们的原有福利并不因此打折,才能给予人们最严密的福利保障,并让他们能够根据自身状况毫无顾忌地选择居住城市,最终实现国家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最优化。

(责编:杨波、陈键)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