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经济·科技>>农业银行
人民网>>经济·科技>>正文

大美农行人物篇之二:田霞——最亲农行信贷员

2015年03月02日10:43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2014年1月12日是田霞最难忘的一天。那一天,她成为了CCTV2013年度三农人物。评委给她的颁奖词是:“有情不惧路远,最亲农行信贷员!”这句话概括了她的生活,却无法尽显她的故事。

田霞出生在山东一户农家,在14岁时随父母支边到甘肃迭部。迭部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南部,白龙江上游,是一个半农半牧的贫困县,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这里蓝天如镜,草原如茵,令人神往,却也高寒缺氧,气候恶劣,让人胆寒。当地牧民说:“这里的气候糟糕得连牛羊的成活率都比较低”。

1987年,甘南农行招柜面工作人员,田霞兴奋地报名参加考试,在上百名报考同龄人当中,以笔试第一的成绩走进了农行。

田霞非常珍惜自己的工作,在藏区长大的她,太了解藏区金融服务的匮乏了:海拔3000多米的村庄,很多阿妈一辈子都没有下过山,没有去过县城,好不容易攒下的一点钱就压在炕底下,常常是,柴火烧热了炕,血汗钱也被烧焦了。

不过,田霞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却是语言关。尽管她能听懂写简单语言,但是要想深入与藏族兄弟交流,谈业务,解释政策,讲解三农业务,就远远不够了。“要能学好藏语,我就能和当地农牧民打成一片,了解他们需要什么,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对农行有什么要求。”她想。

田霞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努力学习藏语。她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三年内学会藏语,更好地为当地群众服务。为学好藏语口语,她虚心向身边的藏族同事和农牧民请教,对着口型勤练,对着镜子常练。为了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田霞大胆地与当地农牧民说藏语,几年下来,她的藏语口语已经有模有样了。

在银行工作,光能听得懂看得到不行,还要熟悉当地情况,有一颗全心全意为藏区农牧民服务的心。如何圆农牧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梦想呢?田霞陷入了沉思,也下定了决心,要做群众满意的贴心人、致富路上的引路人,让藏区的广大农牧民享受到农行优质金融服务,为他们在致富路上点亮一盏明灯,照亮他们通往幸福美好新生活的前程。

早些年,农行还没有汽车,田霞就和同事们骑着自行车,揣着干粮,带上一个铁皮水壶,沿着湍急的白龙江,在山里一走就是一天。谁家要存款,谁家要取钱,谁家想贷款,他们挨村挨户了解情况。山上林木茂盛,藏民的木屋掩映在丛林中间,根本无路可走,他们就把自行车扔在路边,手脚并用爬上去。上山还好,下山时脚下直打滑,走上几趟鞋子就被杵穿帮了,一年最少得穿坏五六双胶鞋。

2009年初,田霞第一次走访到电尕镇谢谢寺村塞闹西让家的时候,西让一家7口还住在最原始的藏居里,木板搭的框架,草灰涂的墙,木屋一层养殖牲口,猪、牛和3个孩子在门口的泥泞中滚成一团。二楼住人,老人睡在露着棉絮的破棉被里,因为没有像样的衣服,来了客人钻在被窝里不出来。

西让尴尬地搓着两只大手:“我有地,有力气,可家里负担重,让老婆孩子跟着我受罪……”田霞二话没说,跟着西让去看了他在村里分到的林地,看了西让家养的牲口,再看看这个小伙子,对他说:“只要你真肯干,钱的事,我帮你想办法。”

没有固定收入,没有抵押资产,田霞帮西让联合10家农户搞起了藏羊育肥合作社,每5户为一组相互担保,一共贷到50万元贷款。

贷款头年,藏羊育肥合作社买了380头藏羊、150头牦牛,田霞建议西让把自己几乎没有收成的麦地用来种苜蓿,还带来县上的畜牧专家指导牛羊防疫。第一批牛羊出圈时,她又带来了在附近临夏县牛羊肉批发市场的经纪人老马,西让做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一笔生意,赚到了5万元,分到每家就是5000元。

年关时,10家农户一合计,赚到的5万元大家一分都没拿走,全部投入了合作社的再生产,雪球越滚越大,如今,西让牵头的合作社已经有500多只羊、400多头牛,户均年分红6万元。

现在西让最高兴的事就是拽着田霞进他家坐坐,窗明几净的新居,孩子干净整洁的衣服,老人灿烂的笑脸,让这个刚过而立之年的男人挺直了腰杆。

2010年,迭部县农行开始全面代理“新农保”业务,行里边授予田霞主持并参与惠农卡的开卡工作。这项工作主要为全县60岁以上农村老人开办惠农卡。那时候,田霞得了比较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感觉身子就像断成了两截似的,有时候疼痛的站都站不起来,更别说走了。医生告诉她,这个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半瘫或全瘫,建议住院治疗。领导和同事也劝她,还是休息治疗的好。

然而,田霞想,“新农保”业务关系到60岁以上农民的基本养老保障,是党和政府关怀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大好事,农行代理“新农保”业务更是方便了当地群众,这件事怎么能在自己手里耽搁呢!丈夫了解她的脾气,知道劝不住,便给她在家边诊所办了一张针炙按摩治疗卡,可她只去了一次就再也没有时间了。

田霞忍着疼痛深入全县11个乡镇52个行政村,仅开展电子机具安装前的调查摸底就跑了几十次。经过调查论证,布放转账电话20余部。迭部县山大沟深,道路不便,多数村庄都在山上,有的村庄跑一趟县城要两天,对老人们来说就更不方便了。自从安装了电子机具后,老人们足不出村就能领取到养老金。有一次,电子机具巡检,旺藏乡的一个代理服务点正好有几位老人领取养老金,田霞用藏话与他们交流,介绍这项惠民新业务。几个老人不约而同竖起大拇指用藏语连声说:“卡张!卡张!(谢谢、谢谢),你给我们这些老人办了一件大好事,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取钱了。要让我们到县城去取,来回车票和住宿费就把两个月的养老金用完了。谢谢你!”

经过努力,田霞一人就为当地农牧民办理了5000余张农村养老卡,累计发放养老金3000多万元,并把卡片亲手交到乡亲们手中。

“我深知,这些看似平凡的一张张卡片,它一头连着国家的惠农大政,一头系着百姓的温饱冷暖,在这甘南藏区的大山草原、村落之间,我愿意做一根纽带、一座桥梁、一只不知疲倦的鸿燕……”田霞说。

多少年来,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老大难”问题。2012年2月,甘肃省委启动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同年8月,省农行与省财政厅联手,创新推出“双联惠农贷款”,面向全省58个贫困县、8790个贫困村和1200万贫困人口,贷款全部由财政全额全程贴息。“双联惠农贷款”面向贫困地区,服务广大的贫困户、特困户,“输血”与“造血”同为,惠农与强农同生。

当得知这个好消息以后,田霞高兴的几天没合眼,双联惠农贷款全额匹配信贷规模,手续简便宜行,快捷方便灵活,这会使多少有发展意愿、发展能力,但又缺少资金支撑的农牧民看到希望、有了盼头啊!

“双联惠农贷款”工作开展以来,她多次深入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各乡各镇,行程数千里,克服高寒缺氧,山路崎岖的困难,挨家挨户调查2000多户。在这个过程中,她面对面、心贴心地与农牧民群众交朋友、结对子,了解他们的发展需求和致富想法,为他们出主意、想点子,答疑解惑,创造一切便利,使他们尽快尽早拿到双联惠农贷款,走上致富路。

“多亏了农行的‘双联惠农贷款’,现在日子过得宽裕着呢!”藏区南卡桑吉乐主任拉住田霞的手说。“年初我贷了5万元买牛,一头牛6000元,自己又添了点钱买了10头,加上以前的60多头,这一年下来光养牛就能挣四五万。”

卡坝乡牧民杨沙九一看见田霞,就笑得眼睛咪成了一道缝,“田经理看得起我们,是我们致富路上的好卓玛!”

这时候,田霞总是微笑着回答他们,“这都是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好,农行的服务三农的点子高,您老今后就等着过好日子吧!”

两年来,经田霞一人之手,发放的双联惠农贷款就有1.1亿元,受益农牧民群众达1702户,占到全行业务量的85%以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迭部县成了甘南州“双联惠农贷款”覆盖率最高的行政县。每当田霞看着经她办理双联惠农贷款业务的信贷资料,堆起来快有一人高时,心里甭提多畅亮了。

当然,田霞也有痛苦和遗憾。父母长期随小妹在距离迭部县十几个小时车程的兰州生活,父母先后去世,她都没能守在身边。记得父亲病危那天,她和同事正准备上山做贷前调查,小妹打来电话:“爸住院二十多天了,知道你忙,不让告诉你,可是姐,我觉得爸今天情况不好……”她疯了一样地往兰州赶,先大巴,再租车,整整12个小时才赶到兰州,还是没赶上见父亲最后一面。

去年2月,母亲被查出肝病,田霞急匆匆赶到兰州照顾了几天,母亲病情稍稍稳定,她又恋恋不舍赶回单位。半年时间里,母亲的病复发几次,特别是做了肝脏介入手术后,曾连续三天昏迷。一边是病危的母亲,一边是正在紧张地发放“双联惠农贷款”,面对焦急等待贷款的农牧民,她选择留下继续工作。在偷偷哭过几场后,田霞咬咬牙打电话给妹妹说:“等忙完这阵,我马上赶回来伺候咱妈!”可是今年清明,等她赶回家中,母亲已经与世长辞,她又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在CCTV2013年度三农人物颁奖会上,主持人问田霞:“您一边是身患疾病,一边繁忙于工作,无怨无悔地花了30年的时间根植于甘南藏区,为了农牧民的发展致富梦不懈奋斗,请问这一切为了什么?”她略加思索后回答,“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这一切,也是为了圆我儿时的一个梦想,那就是让当地藏区的农牧民们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日子。”观众席响起了一阵掌声,主持人继续问,“你有没有想过自己这个年纪,应该更多待在家里,或者有机会调到省城里去,不是更好吗?”她脱口而出,“我就像长在甘南藏区草原上的一颗小草,对这片土地有了深厚的感情,离不开这里了。”观众又是一片掌声。

(责编:值班编辑、赵爽)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