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经济·科技
人民网>>经济·科技>>正文

微信红包引发违规争论

2015年03月05日04:28  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微信红包引发违规争论

  今年春节最火的既不是春晚,也不是庙会,而是“抢红包”。作为流量更大的微信红包,也引发了更多争议,日前有机构报告指出,微信红包背后的微信支付涉嫌违反央行规定,或应单独申请支付牌照。

  京华时报记者马文婷

  ■事件

  机构质疑微信支付违规

  第三方研究机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日前发布报告《“红包大战”后遗症及对策建议》指出,红包在方便与活跃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

  根据央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的规定,网络支付机构在为客户开立支付账户时,应当识别客户身份,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通过合理手段核对客户基本信息的真实性。具体来说,客户通过银行结算账户进行支付的,支付机构应当记载相应的银行结算账号。客户通过非银行结算账户进行支付的,支付机构还应当记载客户有效身份证件上的名称和号码。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报告认为,微信支付作为财付通所提供的网络支付业务,应当遵循上述规定。报告认为,微信支付上述违规的风险在于,一旦匿名用户发生交易纠纷、欺诈案件,若收款方为匿名用户,微信支付只能提供对方的开通微信时的手机号码,而完全无法披露收款人的身份信息,使得付款人无法通过合法渠道获得救济。这将对金融秩序、用户合法权益的保护带来挑战。

  按照央行对支付机构的监管规定,非实名的收款属于违规行为。不实名支付的情况仅适用于1000元以下的非实名预付卡,但非实名卡仅允许在特约商户消费,不允许匿名转账,更不能赎回。

  ■体验

  未绑定银行卡仍可收发红包

  微信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除夕当天,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10.1亿次,是2014年的200倍。在这一可观的数据背后,是否真的像上文报告中所说,微信支付可以匿名使用呢?京华时报记者了解到,不少首次接触微信支付的用户发现,微信红包确实很方便,不需要绑定银行卡就能收红包。

  京华时报记者用一个完全没有绑定过银行卡的微信号体验发现,该微信号确实可以顺利收到别人发来的微信红包,也可以在微信群里抢红包,收到红包之后,根据微信提示,红包进入了“我-我的钱包-钱包-零钱包”里。

  记者发现,这笔钱,如果用户不绑定银行卡,是不可以提现的,但是并不代表不可以使用,收到的红包不仅能给别人发红包、转账给别人,还能用来充话费、买彩票,而在这个过程中,并不需要密码。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与权益部专家认为,在用户体验之外,微信红包的这些便捷设置源于其忽视了监管规定的实名要求。

  事实上,微信不过是个社交软件,根据监管规定,它是不能承载客户资金的,不过记者在微信零钱包页面的最下方看到,“本服务由财付通提供”,而财付通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那么,既然有拥有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运营,是否意味着微信支付就没有违规呢?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部助理分析师陈莉认为,假如微信是财付通的业务外包商,根据《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第十七条,支付

  机构应当按照《支付业务许可证》核准的业务范围从事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核准范围之外的业务,不得将业务外包,“所以财付通把业务‘外包’给微信,有‘擦边球’违规之嫌。”

  对于这一说法,微信相关负责人表示,微信支付使用财付通底层支付系统,微信红包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守监管机构的相关规定。而微信为微信支付搭载了入口及产品平台,并非支付体系“外包”。因此,不存在相关报告中所说的违规问题。

  ■建议

  微信支付独立申请支付牌照

  对于微信支付究竟是锐意创新还是违规,市场人士的观点莫衷一是。陈莉在报告中建议,从长远考虑,微信支付应单独申请支付牌照,摆脱目前无照经营的政策风险。而对于监管来说,这样也能避免未来支付机构纷纷通过其他第三方软件类似地提供支付服务,出现各类混淆支付服务主体与服务边界的情况。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认为,报告指微信支付违规有搏出位之嫌,拿预付卡业务的管理办法套微信红包本身可能就是一种错误,“微信红包最多是一种支付账户之间的转账交易,目前并没有相关管理规定。”上述业内人士指出,微信红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一种二级账簿,既然用的是财付通的业务,备付金自然存管在财付通的备付金当中,“这样为何还要再申请支付牌照?”上述人士反问。

  而银率网理财分析师毛亚斌认为,微信支付确实存在相关的风险,“在使用微信支付过程中,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难以通过合法手段维护自身权益。”毛亚斌指出,消费者在开通微信支付时,微信并未给消费者提供相应的合同文本,在发生交易纠纷时,没有界定权利和义务的依据。未绑卡的用户无法得知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更无法了解风险责任、纠纷处理的标准。未绑卡用户没有支付密码,微信可以用零钱余额无密码支付,在无密码支付过程中,微信无法验证该过程是否为用户真实意愿。

  另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尚未绑定银行卡的用户在收发红包时,事实上已经使用了财付通提供的服务,但用户本人并不知情,这在体验上可能更加便利,但是在安全性上也许有待商榷。

(责编:朱传戈、杨虞波罗)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