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3月15日电(记者罗捷)朋友圈里介绍网购,不需要资质、资金等门槛,看起来很方便,一旦出现交易纠纷,如买了假货,则退款难、退货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醒,朋友圈里购物,不能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维权。
成都消费者廖女士告诉记者,她通过朋友圈了解的信息,购买了一款国外化妆品,价格是专柜的6折。“因为卖货的这人我认识,是外地一个不算熟的朋友,就买了一套。”拿到化妆品,廖女士却发现闻起来有些不一样,跟之前在专柜买的对比,包装有区别,但不容易被发现,上网搜鉴别真假的帖子,跟假货特征比较吻合。
记者在微信查找公众号,输入“代购”,出现一些公共营销账号,如韩国代购、奢侈品代购、日本代购等,以衣服、包包、化妆品为主。观察朋友圈的货物图片,有些图是从网上下载的,如明星同款衣服等,并非产品实拍。
经营者在淘宝、京东开店,需有相应注册资金的资质、实名认证等,一旦发现资质虚假,卖家随即下线。而在朋友圈里卖东西几乎没有门槛,交易风险十分明显。
沈阳市消费者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微信朋友圈交易风险主要有:出售方身份不明,发生纠纷无法核实交易方的真实资料;没有第三方交易平台,买卖之间缺乏协调、监督;出售方不是规范销售者,售后服务没有保障。
又如,沈阳消费者乔女士在一微信网友处买了2块表,付款后却只收到了1块。她要求卖家退款,却被拉黑。拉黑,联系不上,成了卖家的通用处理方法。
沈阳市消费者协会提醒,微信朋友圈卖货大多为个人行为,不具备相关的经营执照和证件,不属于合法经营,不能依据相关法律维权。
专业人士建议,朋友圈购物受到侵害,可以向所在地工商部门或消协组织投诉,涉嫌犯罪的向公安机关报警立案,如卖家销售金额达5万元以上,或卖家货值金额达15万元以上,或两者合计达15万元以上的,公安机关会立案侦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