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经济·科技
人民网>>经济·科技>>正文

数据符合市场预期 还需警惕通缩苗头

物价年内将呈温和回升态势(市场观察)

王俊岭

2015年04月11日04:3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10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3月份物价变动情况。最新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即CPI)同比上涨1.4%。同时,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即PPI)同比下降4.6%,同比降幅比前一个月缩小0.2个百分点,这也是近8个月来该指标跌幅首次收窄。专家表示,本次数据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反映出经济下行压力下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已初步显现效果。未来,随着更多稳增长及改革措施的持续发力,物价有望出现温和回升。

  仍旧处在“1时代”

  每个月的10日,都是国家统计局发布CPI和PPI数据的日子。最新统计表明,3月份我国CPI再次维持在了1.4%的位置,与2月份持平。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3%,非食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上涨1.1%,服务价格上涨2.0%。

  而对于3月份CPI环比下降0.5%,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介绍原因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春节过后居民对部分鲜活食品需求减少导致价格下降;二是近期气温回升,降水适宜,有利于鲜菜的生产和运输,市场供应充足;三是务工人员陆续返城,一些服务价格因此出现回调;四是长假过后出行人数明显减少,飞机票和旅游价格相应回落。

  在CPI企稳的同时,PPI指数也发出了积极的信号。从2014年7月到今年2月,该指数同比一度呈现降幅逐月扩大的态势,而在3月份,PPI则终于出现了环比和同比降幅双双收窄的势头。对此,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

  “CPI保持在温和水平,同时PPI跌幅收窄。这一情况从外部看,是因为近期原油、矿石等部分初级产品价格出现反弹,导致输入性影响增强;从内部看,则可归功于2月底以来的相关稳增长措施的见效以及一些项目陆续开工带来的需求增加。”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

  通货紧缩压力犹存

  现有的积极信号是否足以让人放心呢?通货紧缩的压力显然并未完全解除。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不久前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曾指出,目前必须要谨慎、警惕地看一下通货膨胀下降的趋势是不是会持续,是不是会出现通货紧缩的情况。

  在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看来,CPI总体走势趋于稳定,如果同比和环比综合看,农业和服务业的价格上涨的势头还不错,现在的问题在于工业,特别是工业制成品的价格仍然疲弱,这反映出国际需求还是较为乏力,对制造业的终端消费仍然不足。

  专家表示,通胀与通缩都是对经济运行状况的反映,尽管目前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却不会出现通货紧缩。“必须说明的是,‘面临通缩压力’和‘陷入通缩’是两个概念。因为经济学上判断通胀还是通缩主要参考的是CPI,而我国CPI一直处于正值,因此我们并未出现通缩,只是需要警惕通缩的苗头。”牛犁说,我国现在的政策面已经与以往不同,减税、投资等动作频繁,且货币政策也顺应了整体宽松的国际环境而适度灵活,这些都将帮助中国经济实现全年7%左右的增长目标。

  事实上,从3月下旬开始,国家发改委就组织了十余个调研组分赴全国各地展开经济形势调研。而此次调研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调查一季度经济形势,来研判经济发展走势,为政策制定做好预研储备。

  小幅反弹回升有限

  未来物价走势如何?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认为,一方面,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由前一段时间的大幅度下降已经转向基本稳定,由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带来的PPI下降因素接近消失;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大量过剩产能通过资产重组、优胜劣汰退出,供大于求导致价格下降的因素也将逐步消失,因此PPI的表现有望持续好转。

  专家预计,物价在今年下半年回升的概率较大,但回升的幅度并不会过大。“一般来讲,农业产量、气候因素、疫情状况、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等变量,都是影响物价的不确定因素。但我们判断物价走向时,也不能就因此忽视了中国经济所具有的相对明确的中长期趋势。”牛犁表示,目前很多深层次的改革都正在发挥着关键作用,例如许多服务业领域的市场化改革,让相关行业和企业得以快速发展,从而提高了劳动力需求,同时刺激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物价水平的回升。

(责编:袁勃)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