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钢文化广场里的转炉模型
许多人可能想象不到,烟囱林立的钢铁厂外还可以有绿树秀水的公园。除了地理位置特殊,公园里还摆放着很多外形奇怪的展品,其中一个远看像一间黑色小房子,走进才知道是一个大转炉。
“侧吹碱性转炉炼钢法”——旁边的说明上显示这是我国冶金工业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进步。
这就是唐钢文化广场,据当地人说,还有人选择来这儿拍婚纱照。它所在的这片土地——河北唐山,是共和国转炉的故乡,这里见证着中国工业现代化的脚步,也诉说着钢铁在现代工业中所承载的重量。
“全球9吨钢中就有1吨来自河北”
“世界钢铁看中国,中国钢铁看河北”,在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时期,河北省成为中国钢铁行业的一个重要缩影。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河北省的钢铁工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尤其是本世纪的前10年,钢铁行业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以年均超过10%的速度成长起来。
为什么是河北?中国钢铁协会副秘书长王颖生在接受人民财经采访时说:“首先,河北当地铁矿石资源丰富,最多时占全国40%,离山西、内蒙近,煤炭供应充足,物流成本低,有利于发展钢铁,加上靠近港口等地理优势,使河北成为全国钢铁老大;其次是近些年我国钢铁需求太大,所以河北钢铁发展很快;再次,河北省具有炼钢的历史传统和人才优势,邯郸炼钢从汉朝就开始了,河北人从小就看着钢铁是怎么炼出来的,所以人的优势特别强大。”受各种因素推动,钢铁行业在河北如火如荼地兴起并壮大。
根据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报告,2013年河北省全年分别生产粗钢、钢材、生铁1.88亿吨、2.29亿吨、1.70亿吨,占全国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4.20%、21.41%、24.02%。至此,河北省的钢铁产量已连续13年位居全国之首。河北当地人在接受人民财经采访时形象地称,“全国4吨钢中就有1吨来自河北,全球9吨钢中就有1吨来自河北”。
老、中、青三代“钢铁人”的故事
钢铁工业成为河北省的支柱产业,在推动城镇化、带动就业等宏观概念的背后,是个人命运、家庭生活以及当地生活图景的改变。中国钢铁协会环保能源部负责人对人民财经表示,改革开放为河北省的钢铁工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人们也因此找到了致富之路。当时兴起的大邱庄、张家港、华西村都是农村发展钢铁、农民致富的典型。这种改变,不仅发生在老一辈钢铁人身上,还为他们的后代、一批年轻人的命运刻下印痕。
钢铁工人正在校验轨道
在河北唐山,一位负责厂区内部运输线路锻造的老员工正在校验轨道,其他人用专业设备才能测量出来的线路问题,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工人用肉眼就能辨别,轨道哪里应该直、哪里应该弯、弯的角度应该是多少。他在接受人民财经采访时说,自己已在钢铁厂工作了30年,再坚持干几年就能领退休金了,儿子很快也要来单位报到。根据当地人的说法,钢铁厂一线工人的工作虽然辛苦,但待遇普遍还不错,要进大型钢铁厂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位在钢铁企业负责厂房设计的年轻员工在接受采访时说, 2012年从北京研究生毕业回到家乡,目前在钢铁厂设计院工作。设计院大部分员工都是本科和硕士毕业,如果学历更高一些,比如博士毕业,还可享受管理层待遇和15-20万元安家费。虽然最近钢铁行业整体效益不行,但是部分员工干几年也能攒出买房的首付。
在河北曹妃甸,首钢的迁入也改变了周边许多年轻人的生活轨迹。当地一位钢铁厂技术员工向人民财经介绍,2012年他和班上许多同学一起参加招聘,从外地来到曹妃甸,现在已经搬进首钢在当地建设的居民小区了。记者走访了他的家,窗明几净,墙上挂着与妻子的结婚照。他们的孩子今年刚刚1岁,作为员工福利,公司在小区里设立了职工幼儿园,还会定期组织亲子活动。该员工向人民财经介绍,他的好朋友,也是曾经的同学和现在的同事,和自己一样从外地来到曹妃甸,现在就住在这个小区里,不到30岁已经买房买车、结婚生子了。
据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统计,2012年全省钢铁产业工业增加值占GDP13.9%、占财政收入11.6%,近61万人在其中谋生。正如人们相信的一句谚语——“无工不富”,河北省巨大钢铁产能的背后是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人们致富的愿望。总之,大家都想让生活变好。
大而不强遇“严冬”
强劲的市场需求、丰厚的盈利空间使河北钢铁企业走上了野蛮增长的道路。中国钢铁协会环保能源部负责人在接受人民财经采访时说:“监管部门曾提出过限制钢铁的发展,然而市场不断地提出刺激需求。”在有利可图的市场条件下,河北钢铁越发地陷入“粗放式”发展。然而,一个行业的暴利毕竟是不可持续的,当全球经济放缓及市场供求关系发生根本变化时,前期积累的问题就被暴露出来了。
据业内人士介绍,2008年金融危机前夕钢铁行业暴涨之时,利润曾达到500-600元/吨。如今由于供给过剩和销售价格的下降,钢铁企业的利润持续走低。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报告显示,从2008年到2012年,中国大型钢铁制造商的利润率从高于8%下跌到了1.3%。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披露,2013年1月至11月,纳入财务统计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企业实现利润161.8亿元,销售收入利润率仅为0.48%,在全部工业行业中处于最低水平。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一家民营钢材销售公司,偌大的厂房没有几个人,积存在库房里和露天摆放的钢管已经全部生锈。老板为办公室添置了工艺上乘的茶海、跑步机、乒乓球台。“我们正在锻炼身体,”他说,“以前生意很好,现在不行了,想要转行。”
河北省石家庄市一家民营钢材销售公司厂房
尽管面对如此低的利润水平,钢铁产量依然没有停歇的迹象。2013年,全国粗钢产量为77904万吨,增幅7.5%;钢材106762万吨,增幅11.5%。这一年,河北省粗钢产量为18849万吨,增幅3.5%,占全国比重为24.2%;钢材产量为22861万吨,增幅8.71%,占全国比重为21.4%。
石家庄一位接近钢铁行业的人士对人民财经表示,去年8月之后,河北省冶炼类企业利润有所上升,并不是因为市场需求突然增加或是销售价格上调,而是原料价格与产成品价格双双下降,只不过原料价格的降幅稍大一些。相关企业8月份之后盈利性趋好,但这不代表市场面发生了本质变化。目前河北省钢铁行业的主要利润就来源于外矿价格的走低以及地理区位形成的成本优势。
这种利润的增长只是“量”的增长,而不是“质”的增长。
谈及“质”的增长,一位名业内人士向人民财经分享了几则国外钢铁公司的案例:“听说瑞士有家钢铁公司,主要生产高精尖产品,每年按照固定的产量生产,一吨不多,一吨不少,不因为订单多就开足马力、昼夜不停连轴转地扩大产量。他们就按照8小时工作制工作,生意特别好。另外,韩国的浦项钢铁集团、日本的新日制铁公司,规模放到河北可能连小钢厂都算不上,但它们的盈利水平却比国内钢厂要好很多。”
压减产能的“燕赵慷慨悲歌”
面对愈演愈烈的产能过剩问题,2014年2月28日,河北省召开工业转型升级大会。会议提出化解产能过剩的“6643”工程。即:计划到2017年压减6000万吨钢铁、6000万吨水泥、4000万吨燃煤、3000万吨标准重量箱平板玻璃产能。2015年,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北省新增限制和淘汰类产业目录》通知,河北省将在全省范围内淘汰45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淘汰4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
然而,高产能不是一天形成的,想短时间内去产能并不现实。
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大勇表示,“减产、停产、半停产,都是钢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而强势政策的出台对于钢铁企业来讲却是特殊事件。面对减产和淘汰的政策指令,企业还存在一些不清楚的地方:是立即停,还是过几天再停?怎样一个停法,有没有一定的指标?都还存在执行上的困难。”
王大勇认为,淘汰与否应看生产力指标是否先进。他举例说,德国巴登钢铁公司许多设备是上世纪60年代建造的,人家也没有淘汰,而是通过不断地改造创造出高效。另一位业内人士对人民财经表示,“已经批复的《河北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案》,里面涉及到的河北钢铁高炉的调整,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上来看,河北钢铁淘汰得已经无可淘汰。河北现在打掉的一些高炉,放到其他省份还是高水平的。”
然而企业的转型升级已不单单是某个企业、某个行业的问题,而是需要整个社会的协同规划。财政支持、融资政策、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如果跟不上,都会使河北钢铁行业转型陷于孤掌难鸣的境地。
以钢铁企业融资困局为例,2015年河北经济与社会发展报告中指出,减压产能名单中的企业有的只是压缩小部分产能,但由于上了压减“黑名单”,银行便对其采取了抽贷、断贷、停贷等行为,结果给原本经营较好的企业带来了致命的影响。报告指出,在河北,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给钢铁行业戴了‘两高’(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大帽子,对于‘两高’行业,银行宁可不贷款、没业绩,也不愿造成负面的影响。 ”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人民财经采访时表示。
以地方财政收入困局为例,根据2015年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报告,全省压缩钢铁6000万吨就伴随着近400亿元的直接财政减收。“目前河北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钢铁行业占比太大,调整代价太大,单靠一个省份的力量,恐怕很难解决。”中国钢铁协会副秘书长王颖生表示。
此外,根据2015年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报告的初步测算,6000万吨的钢铁相当于河北钢铁产能的四分之一,四分之一的产能若被净淘汰,按照人均产钢300吨来计算,那就是20万人直接下岗,40万人间接下岗。所涉及的60多万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需要重新安置,每年需支付社保养老金130多亿元。王大勇表示,保守估计,将有30万人因此失去工作,这30万人绝对不是低收入人群,他们中间有老有少,涉及一系列社会问题。年轻人还可重新再找工作,中年人不仅身负养家重担,而且“人过四十不学艺”,转行非常困难,谁来吸纳这些产业工人呢?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王大勇在接受采访时不禁感慨。
钢铁巨人的脚步依然蹒跚,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让它面临的问题更繁杂、更深刻,也更需要智慧去求解。
中国钢铁协会相关负责人对人民财经表示,我们应当正确看待钢铁行业的“功”与“过”,解决问题不能急功近利,需要耐心,“下猛药”不可取。德国鲁尔区工业基地的改造花了50年的时间,或许我们也应该多一些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