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国内消费又出政策“红包”。财政部关税司日前发布公告,自2015年6月1日起,我国将以暂定税率的方式,降低部分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税率。对此,专家表示,实施该政策是较好的探索,但最终能拉动多少消费,还要看市场。然而,有了这样的政策“红包”,国产品牌更需找准自身定位,提高产品质量,塑造品牌形象。
【涉及种类平均降税超50%】
此次涉及下调关税的产品包括服装、鞋靴、护肤品、纸尿裤等。调整后,西装、毛皮服装等的进口关税将由14%—23%降低到7%—10%,短统靴、运动鞋等的进口关税由22%—24%降低到12%,纸尿裤的进口关税由7.5%降低到2%,护肤品的进口关税则由5%降低到2%,所有涉及种类平均降幅超过50%。
事实上,几年前,为了促进消费和改善民生,我国就已经降低了包括服装、鞋靴、护肤品、婴儿食品和用品、厨房炊具、餐具、眼镜片等多类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而此次出台的降关税政策,也仅是4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的几项促消费政策“红利”之一。
如此大幅地降低关税事出有因。由于进口关税偏高,加上对洋品牌的偏爱,购买力增强的国人时常远赴国外“扫货”,春节时国人远赴海外抢购“马桶”“奶粉”等现象今天依旧不断出现。据商务部不完全统计,2014年中国的境外消费额已超过万亿元人民币。
【促使消费“回流”作用有限】
“出台降低消费品关税的措施,当然是一个比较好的开端。不过,由于刚刚起步,市场回应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为一方面关税本身能够降低的额度比较有限;另一方面最终消费能不能够被引导‘回流’,还是得取决于市场。市场能够进行相应的调价,并且下调幅度得比较大,或许才能起到比较明显的作用。现在暂时还只能作出一些调整,政策起步阶段不能期望太高。”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对本报记者表示。
确实,有消费者之所以宁可打“飞的”跑到海外购买化妆品,原因就是同一品牌的化妆品在国内外的价格差实在太大。“像倩碧、雅诗·兰黛这些在城市已经比较普及的护肤品,在美国加上税也比国内专柜正品便宜一半还多,即便降关税,总体上也就便宜几块钱,毕竟国内消费税和增值税是大头。”在美国加州留学的丁女士对本报记者说。
“关税的调节只是一个方面,并不能完全解决价格高的问题。”赵萍分析称,对于较高端的化妆品来说,要收30%的消费税、17%的增值税以及关税,即使是享受最惠国待遇的化妆品,其3项税的总税率也在57%左右。
此外,国人的消费习惯出现变化,同时此类产品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可以明显看到,今年年初以来,一些知名进口品牌都选择了价格下调策略,而此次政策的出台为价格进一步下调创造了空间。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也表示,“降低此类商品的进口关税,仅仅意味着商品在关税层面的成本价降低了。消费者是否因为关税降低而真正在价格上受益,还需要综合考虑市场供给、商品特性以及经销商的态度。”
【政策有“红包” 国货当赶超】
其实,要将消费者“拉回”国内,政策引导只是一个方面,国内产品本身实力增强才是根本。境外消费热,不完全是国人“崇洋媚外”,而是要看到消费者的需求确实升级了,对产品的品质和品牌的选择有了更高的要求。
“从现在降税的角度来说,国内品牌本身受到的影响比较有限,因为进口品牌和国内品牌在市场上的定位存在着差异化的格局。只有那些定位在中档的、与国外市场低端产品定位比较接近的品牌,才可能会面临洋品牌更大的竞争压力。”赵萍分析称。
她还指出,政策“红包”虽然对于消费市场是个利好,不过对于国产品牌来说就更加需要利用这样的时机,提升品质和品牌的培育能力。这其实就是一个“鲶鱼效应”,进口产品从质量上去分析,或许未必和国产产品有太大区别,但他们的时尚度、品牌影响力本身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中获得了较高的评价,这是国内企业非常需要学习和借鉴的。本报记者 宦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