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经济·科技
人民网>>经济·科技>>正文

地方户改应让公众多些“获得感”

2015年06月10日00:58  来源:经济参考报  手机看新闻

  “地方版”户籍制度改革意见正加速出台。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截至目前,已有17个地区推出省级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从意见内容看,几乎所有省份都提出建立居住证制度,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的性质区分,以及细化落户政策等。

  网民认为,当前户改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民意期待相比,尚存差距,未来应进一步明确地方户改的细节及推进时间表,少些“模糊地带”,让公众多一些“获得感”。

  权利落实恐非易事

  “长期以来,一册小小户口本,如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横在农民和城市之间。现在多地明确‘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并明确建立落实居住证制度,将大大消除对农民和农民工的身份歧视。”网民“扯扯就好”说。

  也有一些网民担心户改权利落实不易。“为什么还有近半数省份未出台相关细则?为什么城市越发达,户改推进越缓慢?拿北京来说,申请个居住证难于上青天。一大堆苛刻条件等着你呢。现在暂住证取消了,居住证又办不下来,真成‘黑户’了。”网民“青年小二”说。

  “据说多数省份的改革意见都沿袭了‘国家版’户籍改革意见中的内容。这种‘复制’或者‘照搬’的做法给人的印象是应付差事。”网民“冯海宁”分析称,推行户籍改革需要地方政府在教育、卫生、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增加财政投入,提供相关公共服务,这对地方政府来说压力不小,所以,很多地方政府对待户籍改革的真实心态是能拖则拖。

  重在消除福利不公

  网民“别惹蚂蚁”说,特大城市户改推行缓慢,是因为户籍背后粘连着大量教育、就业、社保、医疗等福利。曾有统计显示,某市户口有80余项福利。福利待遇差别何时消除,或者说改革能消除多少不公?

  网民“张枫逸”说,承载多少公共福利,决定着居住证的含金量。过去,一些城市为居住证附加了诸如金融服务、电子政务、电信充值、社会性便民服务等五花八门的功能,却未从实质上涵盖就业培训、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流动人口最为关心也最有分量的市民待遇,导致居住证叫好不叫座。如今,各地出台的户籍改革意见中,依旧对相关福利语焉不详,这不免会让翘首以盼的公众失望。

  网民“冯海宁”说,在福利相关事宜规定模糊的情况下,“户改”可能沦为“空改”。很多实质东西不明确就无法操作,而外来人口、居住证持有者则迟迟不能享受改革红利,这样一来,改革就达不到预期效果。

  让改革少些“模糊地带”

  网民“梁建强”说,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少些“模糊地带”,方能让公众多一些“获得感”。平衡好不同群体的多样诉求,夯实改革中的每一个民生细节,并将其及时纳入制度之中予以明确,方能让百姓更好地感知“改革温度”。

  还有网民指出,各地在细化政策上仍然“语焉不详”,或与目前“国家版”的顶层设计尚未正式出台有关。为此,应尽快出台《居住证管理办法》,指导、规范地方推进户籍改革,也要对地方改革意见进行严格把关,凡是不符合要求、“语焉不详”的,都应该重新制定,并尽可能明确地方出台改革意见的期限。

  网民“任海平”表示,户改的最终目标,要让购房购车、入学就业、社会保障逐步挣脱身份的藩篱,真正回归于市场与社会。如此,“户改”纷争才终会尘埃落定。

  (记者 班娟娟 整理)

(责编:李栋、刘阳)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