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是中国发展的生力军,不仅给财政带来了客观的收入,还解决了大批劳动者的就业问题。尤其在中国,各个行业的产业链上已经孵化了无数中小企业,他们普遍面临着用钱难、用钱贵的问题。商业银行作为企业,一方面要追逐利润,面对各种客户,不免挑挑捡捡,另一方面严苛的监管也不允许他们“滥施同情”!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互联网金融在国内异军突起,群芳争艳、百家争鸣,看得人眼花缭乱,这就更要求我们慧眼识珠,尽快找到最适合中小企业贷款的渠道,让它们在融资路上少碰“钉子”!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外国人的思维。美国中央银行为鼓励各商业银行多贷款给中小企业,特设立联邦小企业行政管理局;日本则通过国家出资建立“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向中小企业发放长期贷款;欧盟通过当地所属融资机构“欧洲投资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在简化手续、贷款范围等方面给予便利。最后看看我们的邻居“韩国”,为了恢复战后经济,给经济发展提供长期资金,特成立韩国产业银行,也就是“企业金融专业银行”,引导并主导产业健康、高速发展。
反观国内金融发展现状,哪种思维有希望成为我们的发展方向?像美国一样成立专门机构、像日本似的直接出资,还是像欧洲似的通过融资机构加大扶持力度?中国经济起步晚,先有计划经济的根基,后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那么在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壮大的今天,美、日、欧一样的政府干预手段已然不再受中国金融市场的认可。在当前国内经济形势下,韩国“产业银行”的思维或许更有几分价值,况且这种模式已经走近了国人的视野,已经在实践的路上了!
那么中国的产业银行的试水者是谁呢?互联网金融界的新秀“网利宝”或许能给你一个答案!最初将这一理念引入并运用到实践中的便是网利宝联合创始人兼CEO赵润龙先生。在不少与媒体人、业内人士交流的过程中,他都在反复重申“产业银行”这一在国内较少被提及的概念!
赵润龙说:“网利宝在每个细分领域里基本上都在和龙头企业做产业银行。”
在各个平台趋于同质化的今天,网利宝选择了一条差异化道路,即以细分行业为切入点给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具体操作上,网利宝首先用投行的思维选择一些有价值且符合要求的产业,然后与产业龙头企业进行战略合作,通过稳健布局,建立起一个平台与产业资源对接的渠道,一方面通过与龙头企业的推荐、数据的分析指导筛选出每个细分领域内优质的借款企业,另一方面双方协同研发行业的龙头产品在网利宝平台进行分散、销售。
在这过程中,网利宝和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就扮演了产业银行的角色,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这一以产业为核心的业务模式也决定了网利宝只做企业融资,不做个人信贷的特点。
既然产业如此重要,那么网利宝是如何在三百六十行中进行挑选的?赵润说,一是行业规模要足够大,二是发展的空间要一直往上走,三是这个行业本身要有众多中小企业存在,而且有比较强的融资需求。就像投行一样,先由行业团队分析、研究某个行业,研究透了如果觉得行才会去做。
“产业银行”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贷前形成风险闭环,不断提高风险调整后的收益。
目前,网利宝已经涉足了汽车、红木、珠宝、物流等十个行业,每个行业的风控方式、风控体系虽然是不同的,但都要通过贷前数据积累实现风险的最小化、最低化!对于这个问题,赵润龙也有一段经典的台词,他说:“我们找到你的时候,就知道你这个行业靠谱不靠谱。举个例子,古代有一个名医叫扁鹊,中国手术第一人。扁鹊说过,最牛的医生不是我,而是我哥哥,你找我可以把你的病痛减到最弱,你找我哥哥病都不会得。我们的风控理念不是在贷后,而是贷前,我们不是做扁鹊,而是做扁鹊的大哥。”
贷前数据积累可以帮助网利宝将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之内,一旦出现什么问题,行业内部就能消化。互联网金融虽然是“初生牛犊”,但也要经历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赵润龙认为以高风险获取眼前的利益,是不明智的,唯有稳扎稳打才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对于网利宝来说,“产业银行”的运用还能进行强大的数据积累,尤其是中小企业级别的贷款和信贷的数据。目前来讲,不论是积累的项目也好、积累的数据也好,网利宝在每个细分领域里掌握的都是最核心的,最多的。他认为,做数据积累,是保障产业银行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就当前的互联网金融领域来讲,能在产业与平台之间进行IT系统数据对接的唯有网利宝。
网利宝最大的优势就是通过互联网的力量,把“产业银行”模式做到最深、最精、最专业,把效率极大得提高,把门槛极大得降低。让更多有融资需求的企业能在资金方面得到有力的支持,让更多有理财需求的客户能在投资渠道上有更多选择、在投资回报上有更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