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经济·科技
人民网>>经济·科技>>正文

“巴山轮会议”三十年后 再次凝聚哪些改革共识?

2015年07月01日00:03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手机看新闻

纪念“巴山轮会议”三十周年座谈会6月28日在重庆召开(人民网记者 夏晓伦摄)

人民网重庆6月30日电 (夏晓伦 薛白 杨曦)“面对当前经济形势,是输血?是打麻药?还是赶紧动手术?这是需要思考的。我们一是要解放思想,二是要学习先进经验,三是要结合实际。”在纪念“巴山轮会议”三十周年座谈会上,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加宁开出了“药方”。

如何看待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应对之策?下一步的改革方向和重点是什么?此次座谈会上,多位参会嘉宾阐述了他们的观点并给出建议。

经济增速不宜长期太快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中国经济保持了10%左右的年均增长率,但最近几年,经济增速逐渐放缓。

对此,世界银行中国、蒙古和韩国局局长郝福满认为,增速放缓恰好符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从2013年7.6%下降到2014年7.4%,这与过去三十年以来10%增长率大幅度下降,“我认为这是理想的放缓。” 自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发生以来,目前中国经济已经恢复并有数千万人脱贫,为全球经济复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财政部原部长项怀诚也表达了同样看法。他说,经济社会发展不宜长期过快,投资率也不宜长期过高。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保持稳定,平衡则是稳定的基础。“国家一再要求我们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要我们适应经济相对的慢下来的新常态,提出了稳中求进的方针。”

针对当前下行压力较大的经济形势,项怀诚则表示了自己的信心,“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比历史上更困难一些,新问题也更多一些。但要相信,国家在应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办法也会比过去要多、要好、要有经验。”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王一鸣在座谈会上表示,当前中国又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我国进入了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要推动中国经济从速度规模型的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增长,要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新的转变。

如何提振经济?除了深化改革别无他途

“如果把中国改革比作一条大河,那么这条大河不知冲破过多少激流险滩。”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在演讲稿中这样评价中国的改革之路。

王一鸣认为,当下的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很多新挑战,特别是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由于抚养比提高,储蓄率向下调整,产能面临比较大的过剩压力,整个负债水平也在上升,生态环境的约束也在持续强化。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也发表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当前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发展不均,环境问题突出等主要矛盾。

郑新立认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迫在眉睫。通过土地的改革,把农村宅基地的退出同城市提供保障房挂钩,就可以让农民工家庭能够在城里团聚。同时,农村土地的转让与发展集约化经营,可以吸引一部分高素质的农民工返乡搞规模化经营进行创业。随着城乡收入的差距缩小,甚至拉平,中国就能赢得新一轮的增长。

“改革要坚持顶层设计,涵盖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生态文明各个领域,高度重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强调倒逼机制,立足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体制障碍。”彭森强调。

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我觉得这就是下一步改革的主要任务,或者说我们必须解决的难点所在。”全国政协委员、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指出。

杨凯生认为,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稳增长的任务比较突出的时候,很容易被动的将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等问题放在第二位,这时就必须下决心真正的让市场来配置资源解决问题,同时也要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

彭森在演讲稿中指出,在纪念巴山轮会议召开三十年的今天,中国的改革已经掀开了新篇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决定,新一轮改革目标明确,方向坚定,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已成为改革者的共识。

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项怀诚认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这个创新的过程里面,包括调整、磨合、舍弃、转变,不免是要有痛苦的。所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想没有痛苦,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要想很快实现,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要有一个相对比较长的思想准备。

对于下一步的改革重点和目标,魏加宁认为三方面关系尤为重要: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和政府的关系、政府和国民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核心改革一个是价格改革;政府和政府的关系,也就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这是中国改革走过的路径,财税改革的路径;政府和国民的关系,实现民主化和法治化,既要重视民主,也要重视法治。”魏加宁加以阐释。

“中国要成为一个经济上最富有影响力的国家,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金融体系是不可能的,因为最后的资源配置是经过金融体系来完成,人民币国际化也非常重要,成为储备性货币,将遇到全球货币体系的冲突。”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补充道。

什么是“巴山轮会议”?

1985年9月2日,历时6天的“宏观经济管理国际研讨会”在“巴山”号轮船上召开,此次会议是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世界银行联合举办,共邀请到60余位中外重要经济学家和官员参加。由此,中外学者对于中国的经济转轨和宏观经济管理改革达成许多共识,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责编:乔雪峰、夏晓伦)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