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国内商业实体店却透着一股寒意。这几年,实体零售企业增速持续放缓,一些百货店、大超市纷纷关门停业。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从东部沿海到中西部内陆,实体店的销售额普遍下滑。
实体店怎么了?实体店还能撑下去吗?从“盆满钵盈”到“勉强吃饱”,是局部现象还是普遍趋势?从“别无他选”到“渠道多元”,是电商冲击还是自身顽疾?从“单脚站立”到“双腿走路”,是难免淘汰还是逆势而上?从“千店一面”到“各展所长”,是固守原位还是加快转型?本报记者历时3个月,走访部分大中城市和数十家商业企业,对实体店面临的困境、挑战、机遇、出路进行了深入调查和探讨。
实体店经营困难,与电商的竞争与分流有一定关系,但电商并非唯一因素。实体店的洗牌,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是消费需求嬗变的直接体现,是商业模式升级的内在要求。既有零售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寒流之中有亮点,目前不少店铺经营良好、增长稳健。实体店销售额占全国零售总额的90%,从业者占三产就业人口的约1/5,在促消费、稳就业、惠民生等方面担当重要角色,其独特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难以取代。“关店潮”绝不意味着实体商业走向衰亡,经过一轮调整,淘汰的多是不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留下来的会释放更强的生命力:从消费需求看,实体店市场潜力仍可观;从全行业势头看,实体店有望触底回升;从技术层面看,实体店能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
对实体店来说,“创新和转型,任何时候都是最佳期”,很多业内人士有这个信心。实体店与网店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共生双赢。坚持“内容为王”,同时借力“互联网+”,蹚出一条新路,打好体验牌、融合牌、模式牌、定位牌,实体店将站上更高的新起点——“不仅有未来,而且是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