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三证合一”带来了什么? 新华社发 大巢制图
【编者按】:简政放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是本届政府“第一件大事”。两年多来,简政放权各项改革有序推进,一边做减法,一边做加法。哪些“硬骨头”“拦路虎”已被清除?如何激活市场新活力?哪些环节有待进一步加强?放管结合取得了什么成效?新华社日前组织多地分社记者展开调研。从27日起,“新华全媒头条”连续四天播发系列报道,从市场如何获得新活力、民生怎样增强“获得感”、政策着力助推“新业态”、监管注重“放管转”结合等四方面,为读者展现简政放权“全景图”和“成绩单”,梳理下一步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新华网北京7月27日电 每个人只有一张身份证,但企业却一直有三张“身份证”: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申请繁琐、多项收费,而有的证难得一用。
2015年,这件事发生了历史性转折。5月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将工商、质检、税务分别核发证照,改为由工商部门一次性核发营业执照。
在本轮简政放权中,“三证合一”被评价为力度空前、改革彻底,其成功破冰对于加速其他领域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破冰:“原来跑断腿,如今一条龙”
“塑料袋装着厚厚一摞原件和复印件,身份证还复印了好几份;填200多个数据,跑大半个月,没有七八趟下不来。”这是北京嘉利新宏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王学岭以前注册企业的遭遇。而今,则变成了“填20多个信息,5个工作日就拿到证了,还没找代办机构”。
不久前,他因领取北京首张“三证合一、一照一号”营业执照而广受关注。
“三证合一”曾被认为是商事改革中“最难啃的骨头”。而李克强总理今年3月考察国家工商总局时提出硬要求:“三证合一、单一号码”改革年内务必实现。
截至4月底,全国已有29个省份开展了“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试点。目前江苏、湖北等地实施“一证三号”模式,即在营业执照上打上工商、税务、质检的三个号码。而在北京、深圳等地,“一照一号”已开始试点。
企业登记提速源于商事改革加速。江苏省政府办公厅政务公开办主任张旻介绍,自去年底正式启动“三证合一”改革以来,江苏实现统一受理窗口、统一登记表格、统一数据标准和统一办理平台“四个统一”。
6月1日,江苏改造升级后的企业注册登记并联审批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打破了登记层级的空间限制,实现省、市、县、乡一张网、一个平台登记。截至7月20日,全省共发放“三证合一”营业执照1.3万余份,发照数量领跑全国。
北京市工商局注册登记处处长况旭介绍,现在申请人仅需在网上一次填写申请信息,前一环节的有效数据信息直接应用于下一环节审批,减少部门间的数据重复审查、重复录入。
“能政府内部流转,就不让企业跑两个部门;能共同承担责任,就不让企业多提供一份材料;能当场拍板的,就不让企业多等两天。”他说。
国家工商总局数据显示,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办一家企业平均用时25.59天;而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以来,缩短为14.29天,节省了近一半。如果实现“一证一号”,有望减少到5天,甚至更短。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副研究员姚佳说,“三证合一”提高了市场主体的准入效率,淡化了部门利益,“产生的改革红利既能给市场带来正向效应,也有利于保持政府改革的应有势能。”
专家认为,“三证合一”还有利于破除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息孤岛”,将有效促进建立公开透明的社会信用体系,缓解小微企业贷款难等问题,不断释放出更多改革红利。
启示:“层层倒逼”破除利益藩篱
“一些地方前几年就开始试点了,一直进展缓慢。今年顶层设计方案出炉后,各地改革陡然提速。”一些基层干部如此回忆起“三证合一”改革历程。
在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看来,中央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层层倒逼各地打破部门垄断,是这一改革的成功关键。“从历史和实践看,单个地方、单个部门的单边突进,很难打破部门间阻隔。”
牵头层级越高,改革力度越大。
记者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由工商部门牵头推进“三证合一”改革,往往不彻底,“煮夹生饭”;而以一级政府统筹推进改革,则力度大,见实效。
以江苏“三证合一”协调推进工作小组为例,常务副省长担任组长,两个副省长担任副组长,3个省政府正副秘书长和7个省有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负责指导和督查,下设办公室抽调相关部门业务骨干具体协调落实。
“从实际效果看,建立由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的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对确保全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实施发挥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作用。”张旻说。
对于职能部门来说,推行这项改革就是自我革命。以组织机构代码证号为例,在办证换证时需要收费,在有的省,这项收费一年可达数千万元。“三证合一”改革后,这部分经济利益就没有了。
而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年底前彻底完成”目标后,各地纷纷以问题为导向,强力扫除利益藩篱。
“不能算部门小账,而要算全局大账。”姚佳表示,改革后,一些职能部门的收费减少了,权力也小了。但从国家范围看,市场主体更方便,经济更有活力,有利于税源和财政收入增加,“大河满了,小河才有水”。
另一个启示是,让权力网上公开运行,需要整合数据统一平台。
各部门都有自己的规范标准,数据难以共享。江苏在改革中专门成立技术组,通过改造升级,实现全省企业注册登记并联审批平台与部门系统的全数据共享。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指出,提高“三证合一”改革的科学性、合理性,必须整合各部门标准,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从实践看,只有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孤岛”,统一标注规范,才能使改革从“物理反应”升华到“化学反应”,从根本上提高行政效能。
期盼:统筹推进“一证走天下”
正在筹资办企业的西安创业者王毅向记者抱怨,银行办理贷款业务时,依然要求客户提供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开户许可证和法人身份证,缺一不可。
“我如果选择领取‘三证合一’营业执照,反而会因为‘手续不全’贷不了款。”王毅很困惑。
记者近期致电多个银行客服也发现,目前企业开基本账户仍然需要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一些银行工作人员表示,之所以需要原来的“老证”,是因为资料最终要交由中国人民银行审核。
改革推进不统一、不配套,让企业尚难“一证走天下”。
“现在已经不是改不改的问题了,而是怎么样才能改得好、改得彻底。”一位业内人士说,税收征收管理法、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办法中,制发税务登记证和机构代码证都有具体规定,“现在‘守门员’换了,‘裁判’就不能再按原来的规则吹了。”
刘俊海认为,一些地方职能部门以“法律法规有规定、国家主管机关有要求”等名义抵制改革,因此改革“上下不衔接”的问题应及早解决。
“实践先于制度”的问题,并非只存在于“三证合一”改革中。专家认为,应加快修改调整相关法律法规的步伐,增强简政放权改革的合法性。
“统筹推进”已成改革当务之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王满传说,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颠覆了传统监管模式,需要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应对。目前,各行政审批部门对配套制度建设和监管手段建设还不重视,信用监管、协同监管和社会共治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难以适应改革后企业迅速进入市场的监管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持续推进改革。(记者凌军辉、周琳、关桂峰、毛海峰、袁汝婷、李劲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