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采访团来到黑龙江绥芬河,在这座因中东铁路而起、因中俄贸易而兴的百年口岸,随处可见俄式“洋葱”式圆顶建筑、俄国货车以及俄文店铺名。
自1903年中东铁路正式通车以来,绥芬河即被辟为通商口岸。
“我平均一周来一次绥芬河。”在绥芬河公路口岸的旅检大厅内,来自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年轻妈妈阿克谢妮娜正准备坐大巴返程。“这里东西齐全、价格便宜,不仅可以自由使用卢布,而且不少人都会说俄语,客车票只要花费300卢布,非常方便。”她说。(注:300卢布约为人民币29.1元)
将成“东丝路带”重要节点
绥芬河距离对岸波格拉尼奇内仅16公里,距俄远东最大铁路编组站乌苏里斯克120公里,距俄罗斯远东最大的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220公里,同时拥有公路口岸和铁路口岸,可通达俄罗斯。
便利的交通条件,推动了绥芬河贸易的持续繁荣。如今,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15万多客商在这里从事商贸活动,年交易额达120亿元以上。
在这里,从俄罗斯进口的煤炭、板材、液化石油气等资源型的货物与我国出口的果蔬、小百货、服装互通有无。近年来,绥芬河对俄贸易额约占全国对俄贸易额的十分之一左右,口岸过货量占黑龙江省总量的80%以上。
在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过程中,黑龙江省谋划实施“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打造以“绥芬河—满洲里—俄罗斯—欧洲”铁路和“绥芬河—俄远东港口”陆海联运为主的战略通道。绥芬河将成为重要节点。
口岸整体改造提升运能
年货运能力100万吨、年客运能力50万人次的联检大厅,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绥芬河口岸的发展要求。
“口岸的客运能力已经达到饱和。”绥芬河国际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天乐说。
在绥芬河,卢布的贬值不仅没有影响俄罗斯旅客来我国的热情,而且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我国游客出境旅游。每天定期对开的35辆次客车,满载着旅客往返于绥芬河和格罗迭克沃、乌苏里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有时还需加班6至10班次。
然而,由于俄方过检能力有限,每年绥芬河公路口岸的年货运能力仅为100万吨。“远远不能满足中方的货运需求。”绥芬河口岸办主任李有林说,期待中俄双方更高层面协商解决问题。
采访团在采访期间看到,绥芬河口岸的整体改造工程正在施工,气派的新国门已经建好。据了解,改造工程全部完工后,绥芬河口岸的客货运能力将提升为年过货550万吨、年过客600万人次,口岸通关环境将大大改善。
“新的口岸由地方政府投资,明年建成后,交通运输部门将把原投资管理的老口岸资产移交给绥芬河市政府。”黑龙江省口岸汽车运输管理办公室运输管理科科长刘博宇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