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经济·科技
人民网>>经济·科技>>正文

网络音乐“正版付费”:网络音乐版权市场将获大清洗

徐 潇

2015年08月19日08:49  来源:工人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网络音乐“正版付费”:网络音乐版权市场将获大清洗

  从磁带到CD光盘,再到数字时代,音乐也经历了从收费到免费的过程。如今,互联网浪潮下,音乐或视频的版权、收费成为新时代音乐发展不可避免的问题。

  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开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音乐产业市场总规模或将突破3000亿元。

  然而,在庞大的音乐市场规模中,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的版权收益却不足百分之一,而这一数字在欧美、日本等音乐产业发达地区所占比例高达70%以上。

  事实上,我国音乐版权问题由来已久,一直是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近年来,国内音乐产业的各利益相关方对于盗版问题的危害逐渐有了深刻认识和切身体会,开始自发加入维护正版音乐利益的行列,但效果平平。

  据国家版权局统计,去年年底以来,网易云音乐、QQ音乐、虾米音乐、酷狗、阿里音乐等平台相互之间版权之争不断发生,光网易云音乐这一家状告酷狗音乐侵权就多达37起案件。

  在此背景下,国家文化部在《2014网络音乐报告》中指出,2014年中国网络音乐市场中,在线音乐市场规模仅为51.2亿元。网络音乐、视频播放业务在商业模式方面依然没有获得突破,曾经抱以期望的高品质音源付费下载服务(或称VIP会员服务)并没有收到市场的热烈回应,用户付费率低使其难以成为核心商业模式。

  改变中国音乐产业生态

  音乐产业面对的是一个较为典型的长尾市场。听众需求多样,为独立音乐人的提供差异化产品提供了市场空间。很多高水平的原创产品,在互联网平台的分享过程中火爆起来后,才签约进入主流唱片市场。

  而这种独立音乐的存在,对保持音乐产业的多样性和创造力至关重要。遗憾的是,盗版产品对于这种线上独立音乐的冲击较唱片公司模式更大。唱片公司因为兼营经纪业务,在与盗版音乐的斗争中也有一定的资源可以利用,不会完全坐以待毙。但独立音乐人在面对盗版产品时,往往束手无策。  

  与全球的音乐产业生态相似,中国的音乐产业在服务提供商环节同样分成音乐链、版权链、演出链三条子产业链。但因为受盗版问题的困扰,这三条子链的现状可谓冰火两重天。

  音乐链至今仍在生死线上挣扎,版权链同样因为正版保护不力而一度难以为继。音乐演出链受版权问题冲击较小,成为目前支撑整个中国音乐产业的最主要盈利来源。

  腾讯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音乐产业发展报告》中指出,这种被改变的中国音乐产业生态明显不利于中国音乐产业的长远发展。从全球的音乐产业做大做强的经验来看,音乐链、版权链是整个音乐产业中市场集中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产业链条。而具备全球影响力的大型跨国音乐公司和音乐分发渠道的新贵,都集中在这两个链条当中。

  “最严令”只是开始

  今年7月8日,国家版权局下发了《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要求各音乐网站、App于7月31日前将未经授权传播的音乐作品全部下线。

  国内16家知名网络音乐平台在接到版权“最严令”后,经过自查,截至7月底,主动下线了未经授权音乐作品共计220万首。其中,百度音乐、一听音乐下线的侵权音乐作品,竟超过60万首。

  由此可见,当前国内的网络音乐平台市场已近失控状态。

  此次网络音乐版权市场的大清洗受到了音乐作品权利人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好评,网络音乐版权秩序明显好转。然而也有一些网民担心,此举是否也意味着网络音乐全面收费的时代即将到来。

  对此,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相关负责人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强网络音乐版权保护并不是要求网络音乐全面收费,而是要求网络音乐服务商不能以免费提供音乐为由,不经权利人许可就使用音乐作品。

  业内普遍认为“最严令”的发布,在执法层面,为市场机制增添了一道防护,一定程度上将会改善网络音乐秩序混乱的状态。“此前大手笔揽入音乐版权的大型音乐平台,将尝到版权收割的甜头。”

  事实上,在国家版权局出手之前,腾讯、海洋和阿里等大网络音乐服务商,已经自发建立起一种音乐版权的秩序。一方面通过大量收购版权,扩充和丰富自己的音乐库,并在国内市场做独家;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买断,确定自己在业内的影响力,清洗掉了一些中小型的盗版音乐平台。

  在此背景下,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单一靠版权局的禁令,以及各大音乐服务商不惜代价地收购版权,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中国音乐产业的现状,决定着中国网络音乐服务商有可能要走一条和美国数字音乐产业不一样的路。“最严令”对中国音乐产业来讲只是开始,并不代表万事大吉。

  互联时代的机遇和出路

  移动互联背景下,国家相关部门对音乐版权的越来越重视,也给我国网络音乐实现“正版付费”带来了机遇。

  网络音乐市场混乱了多年之后,在国际大环境和国内政策环境的双重打压下,内地音乐平台也急于通过资金投入等措施洗白自己的版权。

  但如何在移动互联时代从技术层面、法律层面、全社会层面分析借鉴国际经验进行反盗版,促进我国音乐产业“规范化”发展,才是接下来急需探索的问题。

  众所周知,欧美音乐产业的发达,是靠一套行之有效的版权制度维持的。一张唱片,从创作、录制到发行,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权利人,所以必须有一套制度来维护各方利益。

  中国的唱片业不一样。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最早的艺人包装开始算起,国内的商业音乐体系的发展不到十年,青春期都没到就一头撞上了互联网,不但没给版权发展留够充足时间,还把大量的问题留给了互联网时代。

  近年来,得益于版权意识的觉醒,音乐行业从业者组织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音乐版权的闭环逐渐成型。

  2013年4月,北京市版权局推出《数字音乐版权收入倍增计划》,要让权利人的收入翻一倍,参加计划的企业或者唱片公司收入营利增加一倍,让原创音乐的作品增加一倍;2014年4月,首都版权联盟、百度联盟与国际唱片业协会中国代表处合作开展的“清源计划”,切断了盗版音乐网站的广告收入。

  与此同时,在有了唱片业发展的惨痛教训后,近年来我国内容提供商越发注重对版权内容的保护,音乐行业内领先企业已经开始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内容提供商的合法权益。例如,QQ音乐控告网易音乐、环球音乐对天天动听网易和虾米侵权发出警告、酷狗起诉网易云音乐等。

  这一浪潮已经不再限于音频领域,在网络视频方面,打击盗版的浪潮正在形成。2013年11月,优酷土豆、搜狐视频、腾讯视频等十余家网站发布了“中国网络视频反盗版联合行动宣言”,并对快播公司和百度公司起诉。2014年4月和12月,快播公司分别面临了来自盛世骄阳和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的天价罚款。2014年11月,射手网和人人影视被关闭。

  一系列行动都预示着我国打击盗版内容的决心,盗版的成本正在被拔高。未来的中国音乐市场“规范化”将是市场发展的硬要求。(记者 徐 潇)

(责编:孙博洋、杨迪)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