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在开幕式发表特别致辞到围绕着大连产业升级、创业创新进行考察,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通过此次夏季达沃斯之行,向外界传递出多重积极信号力挺中国经济。
官方消息显示,在考察期间,李克强曾站在海边远眺大连船舶重工集团为欧美客户生产的钻井平台。他表示,钻井平台用于开采海上油气,要求技术精、造价低,而中国装备全球性价比最高。只要充分抓住国际产能合作机遇,东北未来会大有希望。
这一场景浓缩了李克强达沃斯之行的特点:直面“东北经济增速下行”等中国经济的难点并通过“创业创新”、“国际产能合作”等应对方案向市场传递信心。
李克强对困难、问题不讳言的态度在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开幕式上就得以体现。在谈到中国经济走势时,除了已被广泛使用的“缓中趋稳”、“稳中向好”,李克强还使用了“稳中有难”这一让各方瞩目的表述。
他指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实现制造业从粗放增长到集约增长的升级发展,从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到消费和投资协调拉动的转换,是一个充满阵痛、十分艰难的过程。
有与会嘉宾评论说,对困难的足够坦陈,让李克强对于中国经济信心的诸多陈述也拥有了足够的说服力。
李克强对中国经济“形有波动,势仍向好”的判断首先源于就业稳。上半年,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中国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与此同时,中国市场用工需求保持稳定,东中西部用人需求均大于供给。
其次是民众收入稳。上半年,中国居民收入再度“跑赢”GDP。李克强也指出,中国人有量入为出的传统,如果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是不敢消费的。中国游客出国既“游”且“购”,这说明中国的老百姓对经济发展前景总的说是乐观的。
有基于此,李克强重复了他“曾多次说过”的观点:只要能够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同步、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经济增长速度高一点、低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
微观指标向好的同时,中国经济“四梁八柱”的结构特点所带来的韧性也是总理信心的来源。上半年虽然东北三省经济增速集体垫底,但总量占比更大的东部地区的经济表现平稳,为中国经济整体企稳提供了较大助力。
除了当前表现、结构特点等因素,中国宏观调控的政策储备也让中国官方对经济增速下行有“后招”。
李克强表示,尽管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中国没有超发货币,没有搞大规模强刺激,这为下一步调控留下了空间。中国创新宏观调控政策工具箱里的工具还有不少。
此次论坛上,李克强就介绍了两个重要工具。之于国内,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将其视为结构性改革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和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之于国外,他强调各国要协力应对危机,并提出了“国际产能合作”这一具体路径。
围绕着“稳增长”做足功课的同时,李克强还针对人民币汇率等外界关注的风险问题做出回应。
他表示,中国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目的是使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中国将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稳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
李克强强调,年底之前,还将建成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以利于人民币离岸市场更好地发展,支持中国装备走出去。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