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23日电(记者赵晓辉)今年以来,尽管面临较大困难和压力,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出现了结构调整有亮点、转型升级显生机的积极因素,为经济下一步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转方式调结构生机显现
在上半年的经济报表中,一组数据值得关注:
——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经高达49.5%,比2007年提高了6.6个百分点,而服务业每单位增加值耗电量仅相当于工业的15%。
——截至今年8月,中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已经连续9个月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个百分点以上。
——上半年,占我国GDP比重近90%的工业和服务业止跌回稳,工业增速与一季度基本持平,服务业增速较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当前中国经济中新的增长点正在加快培育成长,医药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等低耗能、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中占比大幅提高。而服务业比重的大幅上升将改变用电量、运输量等实物指标与经济增长的弹性关系,让中国经济运行质量更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分析说,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结构调整持续推进,表现在农业比重降至10%以下,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工业比重从阶段性峰值逐步回落。与此同时,内需结构继续优化,消费比重连续下降局面得到扭转,多年来投资、出口比重过高的情况明显缓解。
传统与新兴产业分化明显
上半年经济数据中体现出的趋势仍在继续。“从8月份经济数据看,中国经济仍处于筑底过程中,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但企稳态势已经出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说,尤其转型较快的东部等地区,增速已经企稳。高新技术产业与消费领域也出现较快的增长势头。
多方数据都证实:经济调整分化中传统力量的下行与新兴力量的逐步成长相伴而生。根据工信部提供的信息,煤炭、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高耗能、高污染的产能过剩行业今年上半年的生产都处在下滑的状态。数据显示,上半年粗钢产量下降了1.3%,水泥产量下降了5.3%,玻璃产量下降了4.2%。从效益情况看,煤炭1到5月份全行业利润同比下降了60%多,水泥、玻璃行业利润下降了60%多,冶金行业利润下降了36%。
从区域层面看,转型启动较早,产业结构更合理的地区,经济增长总体保持平稳;从企业层面看,具有一定核心竞争力、产业链整合与重组步伐快、积极参与全球竞争、重视研发和创新供给的企业,运行总体平稳,对未来预期偏向乐观。
这些不同层面的分化表现,表明我国经济转方式、调结构过程中正在发生的积极变化。
加快改革推进转型升级
转方式、调结构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虽然当前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出现了一些积极因素,但要真正完成这项工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转型升级需要改革助力。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驱动战略、营改增等重要改革的实施,对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前7个月,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56.7%;前8个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比整体工业快4.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简政放权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激发了社会投资创业热情,增强了经济发展内生动力。2014年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45.9%,注册资本增长99%;今年前8个月又分别增长了18.5%和44.6%,新的创业就业热潮正在形成,经济发展新动力正在孕育。
当前,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数据发展等一系列改革发展的新举措已经出台,一些新的改革正在酝酿。可以预期,这些措施的逐步落实必将推动创新发展再进一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