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转型的中关村已没有了往日的繁华。中国网 尚阳 摄
“中关村大街未来3-5年内将完成转型,现有15万平方米的传统电子卖场将逐渐腾退。”日前,中关村核心区(海淀区)正式对外发布“中关村大街发展规划”。这意味着,中关村将告别昔日“攒电脑卖手机”的电子商品卖场时代,变成众多创新创业公司聚集的高科技根据地——中国的“硅谷”。
从80年代开始,中关村逐渐兴起,闻名遐迩;三十年过去,中关村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变了模样,如今,它将以崭新的“姿态”为中国的科技发展代言。
中关村为何衰落?
20世纪80年代初,“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建立,随后,这里成为汇集了诸多“电脑城”、“手机维修”等标签的庞然大物。
然而,进入21世纪后,随着电脑、手机、汽车等的普及,“电子一条街”在变迁中则慢慢地失去了魅力。
在2011年前后,整个电子产品的生态已经发生了改变,中关村的蛋糕被电子商务逐渐夺取,2011年,中关村太平洋数码城关张。据相关数据统计,2010年,某电商平台的增长率是鼎好大厦增长率的10倍。
就在今年1月,中关村e世界电子市场贴出公告,告知商户和业主“由于e世界统一经营业主签约工作已正式开始,市场决定停止自有铺位招商及租赁。”
的确,当中国网《深读》记者来到e世界大厦,看到1层至4层空无一人,而从5层起,便会有许多高科技创新型公司映入眼帘。
在e世界6层某科技公司的王先生介绍,该卖场地下一层的出租率今年年初之前就已不足一半。而隔壁的鼎好大厦、海龙大厦也都在从卖场向写字楼转型。
如何与“卖场时代”说再见?
10月13日, 记者来到中关村海龙大厦,在位于海龙四层电梯旁的电子配件柜台,记者遇到了正在清理货品的高女士,可以清晰地看到高女士旁边的柜台已成为一片空地,“近年客流量变少,经营不善, 许多店主都搬走了,生意也越来越难做。”高女士告诉记者。
作为中关村卖电子商品的老店主,高女士做电子商品这一行已13年,柜台也一直都在海龙大厦,“最开始我的柜台在二楼,后来逐渐变成三楼、四楼。13年前中关村的生意比现在好做,现在确实是受到网络冲击太大了。”
当聊到未来中关村会全部变成创新创业街的时候,高女士神情低落地说,“哎,年纪大了,50几岁了,这一行做了10多年,政策下来我们也没有办法,现在卖电子商品钱难赚了,要是真搬走,只能另谋出路,或者干脆退休了。”
记者在走访时还发现,原本印象中熙熙攘攘的中关村安静了许多,走到鼎好大厦二期,除了一层还留有个别的维修店铺,其它的几层早也是人去楼空,也没有了往日门口布满导购的景象。
当记者来到鼎好大厦一期时,一名年轻的导购迎上前,记者询问下,他也透露自己看到新闻中说中关村要转型,在谈到未来规划时,这名导购告诉记者,自己也许也面临着失业。
而中关村对于在北京上大学和工作的于翔来说是一个充满回忆的地方,“我的第一台电脑是在中关村买的,7年前,上大学的时候我和同学们还经常去中关村买电子产品,不过现在确实是经常在网上搞定。”或许于翔的话道出了中关村从“喧嚣”走到“平静”的缘由。
华丽转身之后会变啥模样?
据记者了解,中关村大街的升级改造将是对现有“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升级扩容。据海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升级后的中关村大街南起白石桥、北至清华大学西门,全长7.2公里。这条街区现有名称“中关村大街”将得到沿用,门牌标识将不会改变。
多年来,也许我们早已习惯中关村被众多销售电子商品大厦占据,而淡忘了这里曾是我国科教智力和人才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并且聚集了中国近四成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承担了三分之一左右的国家"863"项目、"973"项目及近千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联想的柳传志、百度的李彦宏、博奥生物的程京、中星微电子的邓中翰、科兴生物的尹卫东、碧水源的文剑平、神雾热能的吴道洪、创新工场的李开复……他们也正是从这里成长起来的。
“其实,中关村的转型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如果真正变成创新创业的聚集地,也是给青年人更多的机会,把这里建成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硅谷’,有利于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总之我是翘首以盼的。”软件工程师小李对中国网记者说。
据悉,自2014年中关村创业大街投入运营后,仅一年时间便有37余家创业服务机构入驻,其中包括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车库咖啡、3W咖啡、Binggo咖啡、飞马旅、36氪、创业家、联想之星、天使汇等等。
此次转型规划中,中关村大街整体的功能建设将加速形成创业要素集聚化、孵化主体多元化、创业服务专业化、创业活动持续化、运营模式市场化、创业资源开放化的发展格局,全面提升地区的综合创新生态环境。也许未来3到5年内,中关村大街将走出更多的科技新贵,这里也将成为在世界闻名的中国“新地标”。(记者 尚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