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3日消息(记者车丽)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十二五”期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公共文化服务从政府“端菜”变为群众“点菜”,文化资源着重向贫困地区倾斜,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向特殊群体倾斜。
农村老乡看电影,我们的印象里一般是在广场上,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江格勒斯乡时,这里的老乡却拥有自己的乡镇电影院。今年61岁的艾合百提?玉素甫从小就是电影迷:
艾合百提·玉素甫:现在电影院的好电影越来越多,电影院也每天有电影,生活故事方面,农业生产方面,还有其他题材的电影都有很多,我们看的很过瘾。
“十二五”期间,我国开展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保证农民每个月能免费看到一场电影,全国每年为农民放映800多万场。农村数字文化工程,通过互联网将文化信息送到村一级。实现文化资源着重向贫困地区倾斜,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向特殊群体倾斜。同时,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山东曲阜某旅游服务公司的刘伟做了十年的乐舞导演,他的团队开始对各个朝代祭孔乐谱和舞谱的发掘与整理。
刘伟:现在整理出了三套乐舞,还有两个朝代的乐舞正在查阅资料复原,这样的话我们就能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多达数十种版本的祭祀乐舞表演。
新发掘整理的祭祀乐舞,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两年的时间,订单涨了3倍多,收入更是涨了十倍,接近了千万元。十二五期间,从城市到乡村,从广播电视村村通到乡乡设有文化站,从理清不可移动文化遗产76万多处家底,到201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翻番,达到2.39万亿元。文化部部长雒树刚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雒树刚:坚持社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为大家,那么公共文化服务也要大家半,政府主导不等于政府包办。要激发各类主体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形成政府、社会、市场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变政府“独唱”为政府与社会“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