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经济·科技
人民网>>经济·科技>>正文

十月MNI中国企业信心指数显著回升

经济前景乐观 企业信心回暖

2015年11月03日06:0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经济前景乐观 企业信心回暖

  参考消息网日前援引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报道指出,德意志交易所集团旗下国际市场新闻社(MNI)近日调查在沪深股市上市的200家企业,调查结果显示,10月份MNI中国企业信心指数环比增长8.3%,从9月份的51.3升至55.6,这是2011年3月以来的最大升幅。新华社、经济日报和中国政府网等先后对此关注,评价积极。

  “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表明企业对于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形势以及自身经营活动显现更为乐观的心态。

  政策效应持续,企业信贷成本降低

  新华社报道指出,对于8.3%这一升幅,一些海外经济学者表示惊叹。MNI指数首席经济学家菲利普·乌格罗表示,由于受到一系列外部因素的影响,MNI中国企业信心指数经过了一段反复波动时期。虽然近几个月一直上下波动,但总体来说信心回升显现优势,指数高于7月份所创低点,且与调查中的活动指标更相吻合。

  围绕企业信心从何而来的问题,新华社报道中提出,政策环境和金融市场相对平静被视为激发企业信心的积极因素。国际市场新闻社发布的分析称,近几个月来,企业信心一直受到外部因素的严重影响,其中广义信心指数受到每月新闻消息流的冲击,不过经营活动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

  这其中,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的货币政策是提升企业信心的关键因素。中国人民银行今年以来已先后5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5次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融资需要承担的利息较年初已有明显降低,这令我们在做出新的投资计划时顾虑更少。”一家珠三角地区的上市公司负责人表示,政府提供了一些鼓励设备更新换代的措施,公司正在加快淘汰企业过往老旧机器,换用生产效率更高的设备。

  货币金融政策所产生的积累效应还在持续。国际市场新闻社的调查显示,企业称他们支付的利率在10月份跌至2012年以来的最低,企业信贷成本降低,有利于支持企业经营活动。同时,信贷可得性指数小幅上升,迈入扩张区域。

  增长压力加大,但新动力正逐步涌现

  新华社报道指出,在为企业输送“活水”的同时,中国政府出台系列措施,打造利于企业发展的软环境和硬条件。

  一方面,为小微企业减税、清理不合理收费、减少职业资格许可认定……一系列减负清障举措为企业打开了“降本增效”之门,激发了社会投资创业热情。数据显示,仅2012年开始实施的“营改增”改革,到今年上半年已累计减税4848亿元。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推行商事制度改革,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这些“自我革命式”的改革举措让政府权力边界后移,激发出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活力。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调结构、转方式”下增长压力加大,但是经济增长新动力正在逐步涌现。

  一方面,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新战略的指引下,传统制造业正在奋力转型,新的生机显现。另一方面,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快改革创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新一代移动通信装备、智能制造、3D打印、智能电网、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这些词汇代表的经济新生力量在技术创新和政策驱动下孕育成长。

  “中国企业已平安度过2015年各种逆境中的最糟糕阶段”

  作为经济体的组成细胞,企业对经济一点一滴的变化最为敏感。

  经济日报刊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永伟的署名文章《企业信心来自何处》指出,首先,工业企业技改投入仍保持较高增速。1—7月份,全国工业技术改造投资42276亿元,同比增长12.9%,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为36.2%,在东部一些省份,这两个数字分别超过了20%和40%。投资技术就是投资未来,技改投入增加是企业有信心最重要的表现。

  其次,经济发展中的亮点不断增加,新兴力量迅速成长。从区域来看,传统老工业地区可能面临较长的转型期,但创新条件较好、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一些东部省市会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从行业来看,行业分化的结果是落后的产业逐步退出,高技术行业、新兴产业的经济比重会上升,如一些省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的比重已经超过了40%,这说明这个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已取得较大进展。从市场主体来看,商事制度改革与简政放权大大增加了企业新生的数量,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达2081.4万户,同比增长16%,这种井喷式增长的直接效果就是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高涨。

  第三,企业表现更趋成熟与理性。从市场来看,主要是三类企业对经济最有信心。一类是稳健经营型企业,在经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一段经济波动之后,国内企业也得到进一步锤炼。另一类是创新型企业,他们有强烈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在动力,对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有深刻的洞察力。还有一类是转型早的企业。一些有前瞻性眼光的企业要么下决心攻克技术难关从而转型成为有强大技术能力的制造企业,要么及早进行业务调整从而从单一制造厂转型成为能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集成商。

  中国政府网登载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的署名文章《中国经济前景依然看好》指出,多方面的变化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正在积极向前推进,这样的转型升级为未来经济在更高质量和效益水平上实现平稳增长奠定着坚实的基础。从刚刚公布的1—9月工业经济效益数据看,石油炼化、化工、医药、化纤等行业利润实现了较快增长。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经济既面临着巨大压力,也正在不断形成新的动力。在《金融时报》网站报道中,菲利普·乌格罗说:“当前各方面证据显示,中国企业已平安度过2015年各种逆境中的最糟糕阶段。”

(责编:刘军涛)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