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邮预订现已全面启动,即日起广大邮迷可以通过在线与网点两种模式进行预订。
2016年新邮预订的线上渠道在2015年集邮网上营业厅(http://jiyou.11185.cn)的基础上,新增了集邮网厅手机APP客户端和中国集邮微信商城,市民的选择更加多元化,可以借助各类终端设备,通过指尖的便利操作轻松搞定2016年全年邮票。
为了服务好广大新老用户,中国邮政特别为新老预订户分配了不同的预订时间。老用户可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于2015年10月9日起至11月9日在线上办理预订业务,或者自11月1日起至11月30日期间去邮政指定网点办理。新用户同样可以选择于10月9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线上进行预约登记,并于11月10日起至11月30日期间完成支付预订,或者于11月10日至11月30日去网点办理。
对于广大邮迷关心的大小版预订问题,中国邮政将延续2015年的做法,该预订品种除了继续供应老预订用户(凭2015年大小版预订折预订)之外,将面向2013年、2014年、2015年连续预订3年或3年以上的套票或年册预订用户(不含已预订大小版票的预订用户)通过摇号中签的方式确定新增预订资格,并通过网站和短信等方式公布摇号中签结果。
新邮选题历来是邮迷关心的焦点,那么2016年又有哪些邮票值得关注呢?从近日公布的发行计划来看,题材涉及广泛,艺术气息浓郁,时代精神鲜明,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
民俗文化重视传统回归
2016年新邮的首个看点毫无疑问当属第四轮“猴”票,生肖邮票历来是全年的焦点,今年的“猴”票更显“大牌”气质:首轮“猴”票设计者黄永玉老先生时隔36年再度出山,为第四轮生肖邮票设计了一套两枚,一枚是公猴攀枝摘桃图,另一枚是母猴抱二子,呈现“一家团圆”的和美景象。泰斗级的大师与经典题材的再度牵手,这套票能否再续80年金猴的升值神话,值得期待。《拜年》、《二十四节气》都将推出第二组,前者作为中国邮政为农历新年推出的套系类邮票,“欢欢”、“喜喜”两位卡通福娃将持续在新春里为广大邮迷送去祝福,邮票中所出现的春联也将延续2015年的做法,由大众投票选出。后者则将用国画小品的艺术手法,通过典雅的扇面形式呈现出中国风的意境之美,2016年还将推出《月圆中秋》邮票,表现华夏儿女在盛世之下对家庭团圆的期望。不难看出,在2016年的全年邮票计划中,加大了对民俗文化题材的发行比例,这表现出中国邮政对传统价值的回归,也是当今中国在实现“中国梦”复兴道路上,运用文化力量提升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精神需求。
热点事件呈现大国风貌
邮票具有以邮致史的功能,《第3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海上丝绸之路》、《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等热点题材邮票的发行,呈现出时代发展主旋律。透过邮票的方寸天地,展现出一个积极自信、和平发展和大气包容的中国,在推动世界世界经济、政治、贸易、体育健康发展、构建国际合理新秩序上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传统文化占据半壁江山
《长城》、《玄奘》、《殷墟》、《正定隆兴寺》、《相思鸟》、《中华孝道(二)》、《高逸图》、《刘海粟作品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二)》等传统文化类题材依旧占据了半壁江山,他们通过历史、人物、风俗、绘画、建筑、文学等不同视角,演绎着瑰丽多姿的华夏文明。
长城和殷墟都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灿烂文明和悠久历史的集中体现。以“国家名片”的形式全景再现,表现了对文化传承的深层思考和探索。
名画题材历来都深受邮迷喜爱,本次发行的《高逸图》出自唐朝孙位,表现的是魏晋时期著名的“竹林七贤”,尽显一派雅士风尚。中国邮政曾发行过《石涛作品选》、《潘天寿作品选》、《齐白石作品选》等一批名画题材作品,今年发行的《刘海粟作品选》,以邮票完美再现大师经典,作品中西合璧,激情喷薄、气势非凡。
工艺创新更添新邮“观”点
通过对今年发行重点邮票题材的解读,不难看出套系类的发行依然是大趋势,这不仅能更全面系统的展现发行题材的内容和价值,也符合广大集邮爱好者的收藏习惯。
同时中国邮政在印制工艺上也持续改进,《丙申年》猴票邀请9位中国顶尖的专业雕刻师共同参与,并最终由黄永玉亲自选定雕刻布线效果。印制局更改进了雕刻版工艺流程,克服了雕刻版滋墨的技术缺陷,并选用了印刷效果最好的金墨,力求呈现出完美的印制效果。《水果(二)》则将继续采用香味油墨的印制工艺,让人视觉与嗅觉得到同样的享受。《二十四节气》沿用了扇面的形式,中国文化中对“圆满”的美学追求得到充分体现。此外在互联网+时代下,中国邮政也在不断改善邮票体验。《拜年》邮票将延续第一套的AR技术,广大市民可以通过手机扫一扫,感受3D世界里的中国传统春节。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