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虞城县:壮大特色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
一、背景及基本情况
河南省虞城县下辖25个乡镇,601个行政村,总人口126万,面积1558平方公里。2019年5月9日,河南省政府宣布虞城县脱贫摘帽。产业振兴是解决乡村振兴诸多问题的前提。脱贫摘帽后,虞城县着重抓好特色产业,建立脱贫长效机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
二、主要做法
1、立足特色优质产业,科学编制产业规划方案
虞城县建立了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纳入项目299个,涉及资金共63689万元,产业发展类项目69个,资金规模38621万元。资金衔接利用及时有效。至5月底,已到位衔接资金18012万元,用于产业项目资金13352万元,占比74.1%;生猪养殖、蛋鸡养殖、荠菜种植加工、食品加工、冷链仓储、产业园区等优势特色产业资金总量占产业项目资金总量的56%。项目效益成果累累。
2、着眼长远,建立有效带贫机制
虞城县延伸农产品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和以农业产业为主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通过土地流转、就业务工、订单收购、技术培训指导、入股分红、自主创业等多种方式建立健全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实现农户和企业的“双赢”。全县42个产业项目可使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年户均增收2300元以上。
3、培育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目前,全县111家规模以上企业已吸纳脱贫人员3600余人,人均月工资2600元左右;全县182个产业孵化园和车间,除10个正在整改升级外,其余172个都能够正常运转,带动脱贫人员5000余人,人均月工资1500元至3000元;通过推进介绍务工、转移就业、产业帮扶就业等措施,促进脱贫劳动力就业11968人,带动近10000户脱贫群众稳定增收。
全县146个脱贫村除城郊乡郑庄和米庄因需要搬迁的原因未建光伏电站外,其余144个脱贫村共建成144座300千瓦村级光伏发电站,共带动8640户,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可稳定收益20年,当前已成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打造的24家种植基地和17家养殖基地,带动脱贫群众1.5万户,每户每年增收500元以上;扶植了金豆子蔬菜食品、懂菜科技、乐为牧业等6家企业带动脱贫群众2.76万户,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增设农村公益性就业岗位16496个,每人年人均工资2500元至6000元。
今年,虞城县确立了股份合作帮扶模式和直接帮扶模式两种产业扶持模式。直接帮扶模式主要是针对有劳动能力,愿意自己通过种植、养殖提升收入的脱贫户,给他们提供种子、肥料或牲畜幼崽补贴等。在股分合作帮扶模式中,全县投入产业发展资金达1.04亿元,其中入股合作社资金1亿元,带动脱贫户39642户,目前每个合作社都能保证正常分红,有效解决了全县3.9万户老弱病残,缺少技术、劳力,自身动力不足,没有发展产业的能力的农户增收难题,使他们挂靠有能力的种养殖、加工合作社,通过入股分红实现了有长期稳定的收入。同时加大产业投入,提高产业项目占比,用于产业项目的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占比在不低于50%的基础上逐年提高。
(免责声明:该展示案例内容系发布单位或个人自主供稿,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业界:探索分布式数据传输协议创新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 人民网北京7月11日电 (黄盛)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也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通过隐私计算等前沿技术手段及分布式数据传输协议新兴技术应用模式创新探索,在发挥数据价值的同时也保护用户个人信息,正在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升用户服务的重要课题。…
- 权威解读:坚持人民至上 聚焦重点任务 开启数字政府建设新篇章
-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就主动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充分释放数字化发展红利,全面开创数字政府建设新局面作出部署。 近日,多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在人民网发表署名文章表示,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顶层设计,紧抓政府数字化改革面临的主要矛盾、关键问题和战略要点;要坚持人民至上,聚焦重点任务,切实提升政府履职服务能力,打造适应数字时代的政府治理体系;要聚焦重点环节,在数据供给、数据融通、场景应用、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开拓创新,统筹兼顾建设与安全,奋力开创数字政府建设新局面。…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