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金融服务巧担当 “专精特新”企业融资跑上“快车道”

黄盛
2022年07月18日15:31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在金融服务的加持下,“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正在加速“奔跑”。

近日,广东省肇庆市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负责人向人民网财经表示,前段时间资金链出现入不敷出现象,原本的还款计划被打乱。“好在当地银行及时对接,让我不用还本就能办理续贷,不到一周时间就完成了续贷流程,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不仅广东肇庆,如今各地金融机构已把服务“专精特新”企业作为了重要的工作,多措并举提升精准服务能力、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稳妥发展。

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些“专精特新”企业因轻资产、无传统抵押物等原因,难以通过传统渠道获得信贷资金支持。随着金融机构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融资痛点创新推出的一系列金融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融资跑上了“快车道”。

专属贷款 提高金融服务精准性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计划再培育3000家左右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带动各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达到5万家左右。据悉,“专精特新”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创新强、潜力大,但往往体量小、投入高,通过传统模式融资时常遇到困难。

程永庆管理着一家从事创新型生物医药研发的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根据业务需要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是他的重点工作。

“今年2月份,我们跟工商银行签了4.7亿元的固定投资贷款,15年期。资金主要用于数字化、智能化新厂区建设,包括厂区生产车间的建设,研发中心的建设,还有生产设备、检测仪器的采买等。我们感受到了无论是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还是银行机构的间接融资,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程永庆说,工商银行的科创金融贷款,缓解了之前困扰他的难题,也帮助企业扩大了业务规模,实现了创新发展。

解决了融资难题的不仅是程永庆,为提高“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工商银行制定了《关于深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优化了“专精特新”企业的“融资+融智+融商”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程永庆解决融资难题后,生产车间正在加速运行。受访者供图

工行北京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任丽娅说:“一季度‘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增速达到了36%以上,有贷户的增幅达到了50%。整体上来讲,我们今年一季度的信贷投放,不管是从规模总量上,还是从结构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支持了实体经济。”

交通银行也针对“专精特新”企业推出专属贷款,提供差异化服务。交通银行深圳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他们推出的“科创先锋贷”,以“信贷工厂”运营模式可向“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最长3年期限,最高1000万元的授信额度,年化利率最低至3.7%,从申请贷款到放款,最快可以在3个至5个工作日内实现。2022年以来,该分行累计为超过410户企业发放“科创先锋贷”约20亿元。

对此,有业内人士建议,金融机构在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服务时,既要注重企业的资产规模、资金实力等“硬”实力,也要注重企业的“软”竞争力,比如产品质量、企业品牌、知识产权价值以及技术力量,从而通过精准服务挖掘到更多、更好的潜力项目。

搭建平台 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

不少科技型“专精特新”企业具有“研发成本较高,前期资金投入较大”的特点。对此,一些金融机构搭建专项服务平台,快速测定贷款额度、灵活选取担保方式,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全方位、全周期、全场景的服务。

今年4月,工商银行就通过“环球撮合荟”平台上线“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专区提供金融服务。在该平台上,“专精特新”企业可以7×24小时面向全球发布技术、产品、资金、项目、人才方面的需求和资源,随时掌握产业链、贸易链供需信息;及时了解支持“专精特新”发展的政策文件、行业动态、市场信息等资讯,助力企业确定经营方向和思路。截至目前,首批1500余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入驻专区,发布100余项产品及服务需求。

工商银行为取得注册证的预灌封注射器生产厂家提供信贷支持。受访者供图

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搭起专项平台提供全面化服务,中国银行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出专项产品“惠如愿·专精特新贷”;民生银行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出“民生易创”专属产品包,产品包集成了标准化专项信贷产品“易创贷”、认股权融资、并购贷、股权直投、PE贷、员工股权激励、定增投资、可转债投资等众多金融产品……金融机构正在结合自身优势,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覆盖成长全周期、全场景、全生态的金融服务。

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金融服务,也有业内人士建议,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赋能作用,加强信用信息共享整合机制建设。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金融业要深度应用金融科技,一方面弥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信用数据较少等不足,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同时,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信息收集、风险识别、监测力度,提高金融产品与企业匹配的精准度和风险防控的有效性。”

(责编:乔业琼、高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