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2022年财经专题>>乡村振兴·中国力量>>2022乡村振兴创新案例征集展示

四川省金堂县:实施“农村双创”行动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2022年11月11日13:21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金堂县位于成都东北部,县域面积1156平方公里,农村劳动力资源达44.5万,超过全县总人口一半以上。近年来,该县坚持将“农村双创”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大力开展农民工“回引工程”,推进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加快乡村人才振兴和富农增收,全面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截至2021年末,全县创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基地(园区)3个,建成产业基地1658个,创业人数达3.8万人,带动就业26万余人,成功入选第一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六个结合”推进双创主体与政策规划无缝衔接

金堂县结合“1坝7丘2山”(平坝占比10.4%,浅丘占比35.3%,深丘占比33.2%,低山区占比21.1%)的地形地貌,围绕“稳粮、强菌、优橘、绿橄、兴乡”乡村发展十字方针,因地制宜规划了“山林、沟壑、村庄、园区、交通走廊、产业街区”六大产业发展区域,根据不同的创业主体和产业发展需求建立不同的扶持政策,分类推进各类乡村人才“上山下沟、进村驻园、回廊入街”。

山丘+林旅融合。对于发展林旅融合的双创主体,由政府建立800元/亩的经济林发展鼓励机制、每亩2000元的生态林补偿机制等政策予以帮助扶持,并引导通过企民共建、村企合作、利益共享等方式,联动山区群众,开展林业生态经济等方面的创业创新。

沟壑+主导产业。对于发展水果、粮油等主导产业的双创主体,政府通过给予产业道路、水利设施、高标准农田等基础配套,并结合“稳粮保供”任务,出台每亩近500元的粮食专项补助政策,引导种粮大户、水果业主等“双创者”把金堂沟壑优质的自然本底转化为多样的农特产品。

村落+特色产业。对于发展传统手工艺、特色种养的双创主体,政府通过集成各部门、各行业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进村发展特色产业,并通过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按照“农民+社会资本”“集体经济+公司”等方式,积极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民闲置用房,建强“双创”空间载体,推动返乡能人和当地村民开展一村一品的创业创新。

园区+农产品加工。对于发展农产品加工的双创主体,政府按照发展工业的理念,通过创办专业化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配套完善用地、能源、服务等方面的功能,引导双创主体大力发展“加工厂+农户”“加工厂+基地”等现代农产品加工业。

廊道+高端农业。对于发展品种研发、示范推广的高端农业双创主体,通过院县合作、人才培育、技术支撑、基础配套等方式给予大力支持,引导其以主要交通干道为廊道,在其沿线两翼大力开展农业关键技术研究推广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

街区+创新业态。对于发展农村电商等创新业态的双创主体,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创业担保服务以及贴息贷款等方式,引导高知人群、IT人才以及具有技术资金实力的返乡民工,到县域各镇(街道)的主要街区开展农村电商和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的创业创新。

“五类模式”助力双创主体与产业链条深度融合

金堂县积极理顺各类双创主体在产业链条中的定位,着力发挥大型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产业规模主体的示范效应、小散农户的基数优势、返乡创业者的技术资金和城市下乡创客的经营理念,推进农业产业键圈强链行动,全面实现农业产业组团式、规模化、链条化发展。

园区联动模式。依托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机遇优势,规划建设各类产业园区,鼓励引导大型企业进驻园区发展,形成规模集聚效应。如创办县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利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创新“我出地,你建厂,改革成果共分享”模式,已建成厂区20余万平方米,共入驻“双创”企业25家,解决就业1000余人。

企业带动模式。充分发挥产业化龙头骨干企业品种研发、技术创新、信息资源的优势,以搭建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载体平台为纽带,吸引当地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创业主体为龙头企业配套生产端,补齐扩大生产环节,引领带动产业规模发展。如在发展油橄榄产业上,由龙头骨干企业四川聚峰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领,采取“公司+农民+村集体+基地”模式,先后带动3家双创主体落户加入,建成了集油橄榄种植、生产、加工于一体的油橄榄产业基地,带动全县发展油橄榄产业近8万亩,有力推动了油橄榄产业多元融合发展,年复合产值达60亿元。

产业连接模式。以规模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产业带头人为核心,推动与小农户结成紧密的生产经营共同体,探索建立“带头人+经营主体+农户”“带头人+涉农企业+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以联户经营、联耕联种联养、组建合伙农场等方式开展生产,实现多方增收共赢。如三溪镇“双创”代表陈长文回乡成立金堂县睿宇果蔬专业合作社,按照“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购售”方式,联系带动回乡返乡农户20余户发展葡萄种植1000余亩,直接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150人以上。

联合互动模式。通过组建农民工回乡返乡创业联合会,围绕制衣制鞋、手工编织等外出务工重点行业,对产业延链补链拓链,结合各自优势领域,组建不同链条车间,加速区域之间、产业之间的资源要素流动和重组,培育壮大多层次发展的农民工回乡创业主体。如,竹篙镇“双创”代表王红琼带着技术和资源回乡创办了集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服装企业,把发展来料加工作为“消薄增收”的重要抓手,引育各类“双创”管理人才和专业设计人才近20人,企业年产值达千万余元,带动参与群众月均增收3000元以上。

乡贤引领模式。充分发挥城市下乡人员在地方产业发展中的参谋、引领作用,鼓励他们成为新乡贤,引导发动他们把电商、物流、数字管理、农旅融合等新理念、新技术、新产业、新项目、新业态引入乡村。如赵镇街道新乡贤王友于2015年探索农产品电子商务,成立了四川农耕云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运用农耕云淘宝企业店、阿里巴巴批发平台等销售渠道,带动三溪镇周边30余户返乡农民工综合利用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和平台,吸引金乡运、田田圈、白云果园等电商企业和韵达等物流公司10余家落户金堂。

“三个参与”实现双创主体与乡村振兴全面融入

金堂县全面激发双创主体对乡村的带动作用,有序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当地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鼓励双创主体担任农村基层组织重要岗位,参与乡村重大事项决策,引领重点产业发展,有效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参与乡村发展,推动群众生活富美。围绕全县50万亩粮经复合产业集群、20万亩柑橘及伏季水果产业集群、10万亩油橄榄产业集群和产值100亿元食用菌产业集群的“5211”产业发展格局,以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为载体,充分发挥各双创主体补充作用,大力构建“产业集群+重点园区+双创主体”的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近年来,在双创主体示范带动下,全县累计建成竹篙食用菌产业园区、官仓粮食产业园区、高板青脆李产业园区等一批省市重点农业园区,2021年全县“双创”产值达80亿元,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515元,增幅10.2%。

参与乡村建设,促进乡村形态优美。充分发挥融合产业类双创主体在乡村规划、美学运用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示范带动周边村民着眼美环境、美风貌,全面推进乡村形态、基础设施、生活品质提升,打造宜居宜业、绿色生态的美丽村庄,发展林盘院落融合经济。如竹篙镇引进新村民李成义,带领当地群众主动参与村庄规划,大力开展植绿植景、院落治理,建成花熳天下林盘。在各类新村民引领下,带动全县建成精品林盘26个,其中A级景区林盘5个。

参与乡村治理,实现幸福新村和美。积极推选创业成功人士为市、县人大代表或村(社区)“两委”负责人,由他们积极传播先进理念和民主法制意识,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兴办公益事业,有效推动基层有效治理。目前全县50%以上的村组干部都有在外务工经历,20%的返乡农民党员进入到各产业党支部或党小组。在创建农业园区、家庭农场、进入专业合作社的返乡农民工中,党员分别占13%、15%、8%,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进一步巩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作用明显。

(免责声明:该展示案例内容系发布单位或个人自主供稿,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责编:董童、李源)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