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突出国家级前沿性国际化特色 2023中关村论坛举办150余场活动

2023年05月16日09:31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5月16日电 (记者杜燕飞)记者从国新办15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国务院批准,2023中关村论坛将于5月25日至30日在北京举办。本次论坛以“开放合作、共享未来” 为主题,围绕设置论坛会议、展览展示、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以及配套活动6大板块,将举办150余场活动,紧扣科技发展前沿,深化国际开放合作,彰显国家级平台功能。

国新办举行2023中关村论坛新闻发布会。来源:国新网

突出论坛国家级前沿性国际化特点

“中关村论坛自2007年创办以来,已经成功创办13届。作为我国积极参与世界科技创新的实践,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重要国际交往窗口,为推动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引领支撑高质量发展、深化科技开放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科技部副部长吴朝晖表示。

吴朝晖介绍,今年论坛围绕国际化、高端化、专业化等特色,将举办150余场活动。在论坛期间,也将发布一批原创性、颠覆性科研成果和权威性研究报告,举办科技服务创新发展专场会、新型实体企业论坛,以及科学家关于硬科普讲座等一系列配套活动。

“在论坛筹办过程中,我们进一步突出中关村论坛国家级、前沿性、国际化等特点。”北京市副市长于英杰介绍,一是彰显国家级平台功能。论坛新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3家主办单位。平行论坛中,由国家部委牵头或参与主办的有25场,占比达到45%。中科院、工程院、中国科协等机构也将主办多场活动。

二是紧扣科技发展前沿。论坛将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学、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探讨科技创新趋势,展示最新成果,开展项目路演,发现和挖掘一批颠覆性技术,打造引领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三是深化国际开放合作。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将出席,近200家外国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和机构参与,包括17位诺奖级嘉宾在内的近120位顶尖专家发表高水平主旨演讲。其中,外籍演讲嘉宾占比超4成。

“中关村论坛是个国际性论坛,我们希望把中关村论坛打造成一个国际性的科技交流峰会,一个能够宣讲重大政策的平台,一个高端人才汇聚交流的平台,也能成为一些重要成果展示的平台和前沿思想碰撞的平台。”吴朝晖说。

围绕热点议题举办55场平行论坛

会议板块是今年论坛的重头戏。于英杰介绍,今年论坛会议板块包括开幕式、全体会议、平行论坛等多场活动。其中,围绕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清洁能源等前沿领域,以及数据治理、女性科技创新、数字体育等热点议题,将举办55场平行论坛。

于英杰表示,55场平行论坛的主要特点有:探讨前沿话题,聚焦工程创新、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共促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聚焦科技热点,围绕创业孵化、科技向善等话题,共话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推动共治共享。值得一提的是,2023中关村论坛首次设立女性平行论坛——“科技女性创新论坛”,通过精心设计“星空倡议”“揭榜挂帅”等环节,展现前沿科技“她力量”。

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是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于英杰介绍,今年共有650多家参展单位。其中,外资企业和机构120余家,央企70余家,科技领军企业30余家,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院所及新型研发机构20余家,还有天津、安徽、湖南、广东等30个省份参展。

“展览将聚焦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集中展示元宇宙、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脑科学、细胞与基因治疗等领域全球最新技术进展和重大成果,包括诸多首发首展项目,长安链、量子计算云平台、开源芯片、类脑计算芯片等全球最前沿的技术成果也将集体亮相。”于英杰说。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论坛将开设技术交易板块,将举办26场活动,共有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个科技成果、创新项目寻求合作。届时,将举办世界知名高校技术转移发展大会,邀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高校参与,集中发布一批中外高校重大科技成果技术交易项目。举办5场国家科技计划成果路演行动,推出120余项高质量高水平的国家科技创新成果。

“本届论坛既有思想理念的交流碰撞,又有技术产品的直观体验;既有重大成果的首次发布,又有重大项目的签约落地,目的是让公众通过与高水平科学家、企业家零距离交流,充分感受科技创新的魅力。”于英杰说。

科技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十年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了历史性跃升,科技实力伴随着经济实力发展同步壮大,科技赋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科技创新推动引领现代化发展成为重要力量。”吴朝晖表示,我国创新指标在全球排名已经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到2022年的第11位,顺利进入了创新型国家行列。

主要表现在: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在全球创新版图的影响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产业转型发展,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服务于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支撑赋能区域发展,创新高地引领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在吴朝晖看来,开放合作是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已经与160多个国家与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并且与11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协议。我国已经试点成立了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鼓励包括我国在内的科学家和其他国家围绕全球共性问题展开的研究,共同推出研究成果。支持科学家作为重要的参与方来参与或者发起全球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围绕一些全球共性问题,设立全球性科技议题,团结全球科学家开展合作。

以北京为例,据于英杰介绍,2022年,北京研发投入经费占比在6.5%以上,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每天新创办的科技型企业293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28.4%,数字经济占比提升到了41.6%。在京国家实验室高质量入轨运行,全国重点实验室目前达到了80家,位居全国第一位。建设了7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78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022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总收入8.7万亿元,占到全国国家高新区的1/6,是2012年的3.5倍,年均复合增长13.3%。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达到9500多家,中关村与全国26个省区市的77个地区(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中关村企业累计在外省市区设立分支机构达到9万家,300多家跨国公司在中关村设立了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中关村企业2022年出口总额达到了3202.3亿元,是2012年的1.9倍。”于英杰表示。

“接下来,要通过推进科技强国的建设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加速实现,构建起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相适应的国家创新体系,进一步强化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进一步优化提升国家创新效能。” 吴朝晖说。

(责编:杨虞波罗、高雷)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