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科技赋能保险业风险减量 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北京9月7日电 (记者杜燕飞)在中国灾害防御协会6日主办的第三届国家灾害治理与风险保障论坛上,与会嘉宾表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速,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健全我国灾害风险保障机制已成为重要课题。财产保险业要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提高社会抗风险能力,降低社会风险成本,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3年1月,原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指出,风险减量服务是财险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提高社会抗风险能力、降低社会风险成本具有积极作用。财产保险业要坚持回归保险本源,始终以服务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依法合规服务底线,统筹谋划,不断提升风险减量服务水平。
“近年来,各级政府、社会组织、金融机构共同加强中国特色灾害治理体系建设,以科技赋能防灾减灾,以保险减轻灾害损失,切实提高了灾害治理能力,有效降低了灾害风险,有力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安全发展。”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马培华表示,近年来,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重视保险等市场机制在灾害治理、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发挥保险在风险识别、风险减量、风险分散、风险补偿等方面的重要功能,推动了灾害预防,降低了灾害损失,并通过损失补偿,支持更好更快的灾后恢复重建,成为金融保险行业助力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支撑。
原银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副主任陆玉华表示,近年来,商业保险正积极发挥风险补偿的作用,助力国家社会治理和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在灾害治理中的渗透度越来越深。保险在防灾减灾服务中发挥出新的效能,建立大灾理赔新模式,在大灾面前体现保险速度,同时发挥社会治理新功效,在大灾面前体现保险温度;风险减量服务工作打开新局面,保险观念在扭转,风险减量意识在提升;科技手段在融合,风险减量功能在增强;服务成效初体现,风险减量局面已打开。
“当前,保险公司积极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产品设计、核保理赔、精算定价等业务领域,不断增强风险减量的功能,呈现出前端产品在线化个性化、后端管理数字化自动化、全流程服务智能化弹性化等特征。”陆玉华说。
与会嘉宾表示,保险业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拥有资金融通的基本金融属性以外,更具有互助共济、风险减量的特点。风险减量服务在本质上要求保险公司从销售驱动向产品服务驱动转型,从传统经济补偿向风险管理和增值服务升级,从事后理赔,向事前防范转移。保险行业要做好风险减量保险产品的创新与开发,通过场景化的需求研究,以服务安全生产、巨灾民生、网络安全、城市安全等为目标,把风险减量服务嵌入客户的管理与生产过程中。
论坛同期上线了“数字防灾减灾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服务于灾前预警、灾中应急救援、灾后韧性重建的社会需求,打造防灾减灾领域公益服务生态。公众浏览数字减灾综合服务平台,可获取最新灾害预警资讯,学习专业的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查看国内防灾科普展馆信息,参观(预约)方式,并可参与相关活动及防灾技能培训。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会长郑国光表示,要发挥“数字防灾减灾综合服务平台”作用,应用灾害风险普查数据,加快形成减灾实效的成果转化,特别是在灾害风险大数据应用、促进保险行业风险减量方面大胆尝试、大胆作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