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加大培育力度

财政资金精准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06月21日09:02 | 来源:证券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财政资金精准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张芗逸

6月19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过中央财政资金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通知》,2024年至2026年,聚焦重点产业链、工业“六基”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领域(以下简称“重点领域”),通过财政综合奖补方式,分三批次重点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首批先支持100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后年度根据实施情况进一步扩大支持范围。

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财政资金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服务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推动创新引领的重要举措。

培育力度不断加大

“中小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特点,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执行主任袁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近年来,我国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从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梯度地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五批,共包含企业1.2万家。

除了量的增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质量也稳步提升。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我国专精特新创新指数为286.4,比去年同期增长25.2%。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断发展的背后,有着财政、金融等多方面的支持。以财政资金为例,早在2021年,财政部、工信部就在《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提出,2021年至2025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引导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分三批(每批不超过三年)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空间巨大,往往能够成长为独角兽企业或者是行业龙头企业。同时,作为产业经济的支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能够对相关的产业起到辐射、带动、引领作用。但是资金短缺是该类企业的一大痛点。”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财政资金的支持有利于缓解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研发、投产、上市等环节的资金紧张问题,在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同时也打通了相关产业链创新发展的堵点。

日前,工信部组织开展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和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工作,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望进一步扩围;本次发布的《通知》则进一步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展资金支持。对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力度不断加大。

资金支持更加精准

“财政资金注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会给其他企业起到示范作用。”宋向清认为,为使中央财政资金更好地发挥作用,引领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构建强大产业链,需要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资金投放。

《通知》中提到,奖补资金总额的95%以上由省级财政部门直接拨付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由企业围绕“三新”(即打造新动能、攻坚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一强”(即强化产业链配套能力)目标任务自主安排使用。

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副秘书长王震宇表示,这有利于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激励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向“三新”“一强”领域精进,通过对自身人才培养、生产技术、产品创新等改革来争取更多财政资金的支持。同时,这也带动了更多中小企业向着“三新”“一强”方向转型升级。

谈及未来如何让财政资金更加精准地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白彦锋表示,既要注重企业的前期研发投入,又要关注其后期科研产出绩效,防止财政资金“打水漂”。同时,要发挥好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在中央财政“领投”的同时,鼓励更多地方政府以及市场主体“跟投”。

(责编:罗知之、陈键)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