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从“智慧潜能”到生产力

——二○二四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观察

陈曦
2024年06月21日09:04 | 来源:科技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从“智慧潜能”到生产力

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机器人成工业智慧转型重要推手、低空经济“蓄势腾飞”打造未来产业增长新引擎……6月20日,在天津举行的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记者看到人工智能前沿科技越来越多地与产业深度融合,展现出人工智能作为赋能手段,在孕育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所蕴含的巨大“智慧潜能”。

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

“如果家中老人突然摔倒,如何判断是不是中风?”在科大讯飞展位,工作人员正在使用“讯飞晓医”App向大家展示智慧医疗的辅助就诊功能。

“‘讯飞晓医’App是基于星火医疗大模型开发的程序。”科大讯飞品牌市场中心副总经理董斌介绍道,像这种“大模型+模式”的行业大模型,目前科大讯飞已发布了12个,涵盖金融、汽车、工业等多个领域。

经历了2023年的“百模大战”,如今越来越多的大模型走进行业实践,走进刚需场景,发挥实际价值、赋能千行百业。

此次博览会上,就有多款大模型展示了其在行业应用中的重要价值。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开发的“天河灵枢”和“天河清云”垂类大模型,主要针对中医针灸和环保治理;百度与行业头部企业或机构共建了11个行业大模型,在能源、航天、制造等领域探索落地;浪潮海若大模型定位行业大模型,可应用于交通、制造、农业等六大行业……

特别是在工业领域,基于“行业认知+数据积累+客户资源”构建的具有独特优势的垂类大模型,展现出降本、提效、提质等应用价值。

在菲特(天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菲特”)展台,记者看到,通过语音和文字指令的人机交互方式,展示人员完成了机械臂对零件的抓取以及分类。

“这款机械臂应用了菲特菲凡多模态工业垂类大模型与机械臂协同工作的智能系统。”菲特首席技术官陈立名介绍,在场景、工艺、流程更加标准化的工业领域,工业机器人和大模型结合,可增强工业机器人的自主能力和认知能力,降低工业机器人使用门槛,具备落地性、适用性、经济性优势,未来应用市场广阔。

“2022年之后,人工智能已经由专用人工智能进入大模型为主导的通用人工智能发展阶段。基础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企业大模型相互支撑,共同赋能千行百业。”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刚认为,“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一方面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效率提升;另一方面推动新兴和未来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低空经济“蓄势腾飞”

在天津市武清区王庆坨镇,无人机正在从固定机巢内起飞升空,沿着最近路线飞至特高压线路杆塔。可见光、红外两个镜头对准杆塔上的关键设备,调整位置、拍摄,一连串操作一气呵成。30分钟后,无人机完成三基杆塔红外测温作业,返回固定机巢,充电待机,并将拍摄照片上传系统,由机巡作业中心人员确认核对。

这就是国网天津电力此次亮相博览会的“空天地”立体智慧巡检系统。这套系统高效融合了无人机、高清视频、机器人、在线监测等多维智能手段。

有着7年线路巡检经验的霍庆悦说,使用无人机巡检,工作效率提升了80%,巡检精确度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据统计,我国无人机应用在电力巡检的覆盖率超过65%。无人机作为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除了在农林植保、电力巡检、应急救援等领域应用外,在通信中继、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抗震救灾、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应用场景也正在不断完善。

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指出,到2030年,我国通用航空装备将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

(科技日报天津6月20日电 记者陈曦 实习生王涵)

(责编:罗知之、陈键)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