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量提质稳价优结构 金融“活水”润泽小微企业

人民网北京5月10日电 (记者杜燕飞)为引导金融机构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印发了《关于做好202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2025年,要深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提升金融机构服务效能,实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保量、提质、稳价、优结构”,助力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根据《通知》,保量,即保持信贷支持力度。提质,即加强风险管理,指导提高小微企业信贷质量。稳价,即稳定信贷服务价格,指导加强贷款定价管理,合理确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水平;深化金融科技手段运用,降低运营成本;规范与第三方合作,降低综合融资成本。优结构,即优化供给结构,引导加强首贷户发掘和培育,加大续贷政策落实力度,做好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投放,强化小微企业法人服务。
——深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通知》要求,指导各级派出机构深化央地协同,强化“四级垂管”效能,推动机制走深走实。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工作机制各环节,加大对外贸、民营、科技、消费等领域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实现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
此前,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金融监管总局牵头建立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推动低成本资金快速直达企业。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目前,各地累计走访经营主体超过6700万户,发放贷款12.6万亿元,其中约1/3是信用贷款。
专家表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是对小微企业融资面临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为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小微企业提供了新机遇,有助于更好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对支持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促进就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等都有积极意义。
——持续提升小微企业信贷服务质量。《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内部资源保障,及时优化组织机构设置,加强人员配备,落实尽职免责政策。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从组织体系看,金融机构的基层组织和一线员工是小微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要建立起真正有效的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打消基层机构和员工服务小微企业的压力,变“拒贷”“惧贷”为“愿贷”“敢贷”。
——深入发挥保险保障作用。《通知》要求,保险公司要积极开发推广适应小微经营主体需求的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等产品,提升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在生产经营、技术创新、突发灾害、货物运输等方面的风险防范能力。支持保险公司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面向特定风险领域的小微经营主体提供专属保险和服务。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研究员蔡彤娟表示,保险业可以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提供风险保障、支持重点领域、助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以及优化金融服务机制等多种方式,为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近期,金融监管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推出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的一揽子政策,主要从增供给、降成本、提效率及优环境等四个方面发力。”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
李云泽表示,要继续做深做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投放,带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的平均增速;及时传导市场利率红利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同时规范机构与第三方的合作,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推动银行简化内部流程,提高贷款审批时效,灵活满足各类融资需求,缓解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强化货币、财税、产业、监管等相关政策协同,在担保增信、信用修复、划型标准等方面,加快完善相关制度,营造更加适宜的发展环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