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东丽区推行“打捆式”环评审批模式(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码盘、包装、贴码、搬运,机械手臂和无人叉车运转有条不紊,生产效率明显提升。尝到设备智能化升级的甜头后,天津市永昌焊丝有限公司准备进一步实施设备升级与高效节能化改造。
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政务服务办公室(以下简称“东丽区政务服务办”)了解到企业需求,随即启动“三即三到家”服务机制——洽谈即服务、报件即评估、到期即出证,到家超前服务、到家专家评估、到家审批联动。
服务从解难题开始。企业着急立项,但3个厂区的3个技改项目涉及不同环评类别。如果按老办法,3个项目分别申报,要开3次专家评审会,耗时很长。
如何化解?东丽区政务服务办组织环保部门及专家上门服务:厘清项目间关联性后,确定其中一个项目可以豁免环评,另两个项目可以进行“打捆式”环评。
服务升级,高效暖心。东丽区政务服务办把原来需要到行政审批局开的评审会搬到了企业。评审专家与企业现场沟通,一次性提出整改意见,省去了反复修改。
“两个项目当天就顺利通过评审。”天津市永昌焊丝有限公司安全管理部部长乔宾宾说,审批时间比过去减少约60%,还节省了报告编制费用。
2023年,东丽区在天津市率先推行“打捆式”环评审批工作模式,对同一主体、同一区域、同一类型的多个项目,实行“一本报告报审、一次受理评审、一个环评批复”。如今政策升级,减了适用条件,扩了适用范围——只要属于同一主体、同一类型,就可以对多个项目“打捆式”审批。
审批模式也从“坐等来办”转变为“主动上门”。“我们要主动服务、靠前服务、上门服务,从‘反应式审批’走向‘参与式审批’,为企业环评缩短审批时间,为项目落地装上‘加速器’。”东丽区政务服务办副主任张芝青说。
政府服务做“加法”,企业负担做“减法”,发展活力才能做“乘法”。东丽区的探索实践,是天津市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缩影。2024年,天津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6%,高于全市投资4.5个百分点;在“四上”统计调查单位中,民营单位数量同比增长14%。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15日 06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大藤峡水利枢纽累计发电量突破200亿千瓦时
- 人民网北京5月14日电 (欧阳易佳)据水利部消息,截至5月14日5时,位于广西的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累计发电量突破20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66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50万吨,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积极服务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水利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红水河十个水电梯级开发的最后一级,大藤峡工程是广西电网主力调峰、调频电站,共布置8台国内最大的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160万千瓦。…
- 七部门: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 人民网北京5月14日电 (记者黄盛)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7部门在5月14日联合发布的《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提出,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发挥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将促进科技型企业成长作为重要方向,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未来产业,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3月6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将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氢能储能等前沿领域,通过市场化方式投资种子期、初创期企业,适当兼顾早中期中小微企业,支撑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