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赋能 AI助力智能机器人服务升级

“如今,出入酒店、医院、工厂等场景,机器人的身影也会经常出现。”近日,云迹科技创始人、董事长、总裁支涛针对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产业,尤其是机器人“智造”的发展等话题进行分享。
政策助力 智能机器人产业跃升
根据工信部消息,目前我国已累计培育了400余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此外,据市场监管大数据中心数据,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共有45.17万家智能机器人产业企业,企业数量较2020年底增长206.73%,呈稳健上扬态势,产业生态持续优化。
“近年来,国家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支持力度在逐步提高。”支涛说,政策不仅为技术研发提供了算力、数据等基础保障,更通过开放场景、打通渠道的方式推动AI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她举例说,正如一些酒店引入客房和卫生服务机器人,“AI+场景”的创新在酒店、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找到了技术落地的关键试验场。“从智能家居到智慧城市,从智能制造到智慧医疗,AI技术正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们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生活体验。”支涛说。
依“港”而行 广泛服务国际市场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谈及未来的发展战略,支涛说:“云迹科技正通过加强与香港相关平台的协作,深化东南亚、欧洲等海外市场布局。今年4月,香港特区政府公布第四批重点企业伙伴,云迹科技跻身其中。”
支涛也介绍了云迹科技的海外市场路径:“未来,我们将依托香港的国际化,吸引人才与资本,同时产出可快速落地的‘中国智造’方案,让中国技术成为全球数智化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今年,我们也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期待可以集结更广泛的力量,进一步构建更完善的服务智能生态系统。”支涛说。
技术赋能 从工具到生态伙伴
在数字化浪潮中,技术已从单一的功能性工具进化为驱动产业生态协同的核心纽带。在技术的支持之下,企业在动态竞争中实现了全链条赋能与可持续增长。
支涛说,当前具身智能行业的产品多分为三种形态,即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复合多态机器人。同时,她以“复合多态机器人”理念为例进行了阐述。“这一概念是为了打破传统单一功能机器人的局限,通过模块化设计、多任务协同和场景自适应能力,让机器人从‘工具’进化为‘生态伙伴’。”她说,在酒店场景中,机器人可实现迎宾、配送、巡检一体化作业;在医疗场景下,则能完成药品运输、环境消杀、患者引导等多维任务。“这种‘一机多用’的柔性设计,不仅降低了客户成本,更通过人机协作提升了服务效率”,复合多态机器人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重构服务生态。
“针对老年人群体,开发具有语音交互、一键求助等功能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十分必要。这些机器人可以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提醒服药、紧急呼叫等,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感。”据支涛介绍,未来云迹科技还会在适老化改造、无障碍服务等领域持续投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