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養老金與資本市場協同健康發展--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股票頻道

促進養老金與資本市場協同健康發展

証券時報 李東平 邱薇 孫博

2013年03月04日08:52        手機看新聞

  編者按:2013年中國老齡人口將達到2億。養老問題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塊絆腳石。“養老金入市”由此提出並引發社會討論。“養老金入市”其實是通過一整套制度安排,實現與實體經濟的多層次需求有效對接。在2013年兩會召開之際,探討如何推動我國養老金與資本市場良性互動,借鑒國際成熟市場的做法和經驗,進一步形成社會共識,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性和迫切性。

  養老體系比較成熟的國家和地區,養老金都是實體經濟最重要的長期資金來源,推動了金融結構變遷和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這一點對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具有重要意義。在我國現階段,養老保障資金的結構、歸集方式和管理體制還比較落后,養老資金尚未成為推動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的重要力量。

  資本市場是養老基金保值增值的投資平台。不斷完善的資本市場將有效促進養老金投資運營的公開化、透明化和市場化。因此,無論是從完善養老保障體系,還是從發展資本市場來看,都需要實現兩者的協同健康發展。政策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擴充資金來源,大力發展和完善養老保障體系

  隨著人口老齡化形勢日趨嚴峻,我國的基本養老保險未來將面臨巨大的養老金支付壓力,因此,需要提前籌劃建立穩定、可靠、多層次的養老資金來源渠道。

  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統籌層次,建立投資運營體制,完善養老保障體系。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除了一小部分委托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進行市場化投資外,其他主要購買銀行存款和國債,投資收益不高,保值增值壓力巨大。因此,借鑒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及美國、新加坡、挪威等國養老金運營管理經驗,可以在國家層面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實施集中管理,市場化運作,提高基金運作效率,以獲取合理回報,實現基金保值增值。

  (二)進一步改革完善資本市場,為養老金投資運營、保值增值做好服務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取得一定成就,為養老金的保值增值搭建了基礎平台。但是與國外成熟市場相比,中國資本市場起步晚,存在資本市場自身結構不平衡,投資品種不豐富等問題。因此,必須加快發展資本市場,促使市場結構更加合理和平衡,逐步形成多層次、高效率、全覆蓋的市場體系,以滿足多元化的投融資需求,為養老保險基金等長期資金創造實現專業投資、分散投資、組合投資的市場基礎。

  與此同時,資本市場監管層也需要不斷提高資本市場監管水平,增加市場的透明度,強化保護投資者機制﹔同時還要發展長期機構投資者,創新和豐富金融產品,為養老金保障體系建設提供更好、更成熟的平台,創造更加公平有序透明的市場環境。

  (三)加大稅收政策支持力度

  資本市場與養老保障資金的良性互動,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如果我們合理借鑒發達國家相關制度安排,結合專業投資、組合投資、長期投資的原則,將長期養老資金穩定、有序地引導到資本市場中去,與中國經濟體中正在迅速成長和發展的企業群體對接,對中國經濟、社會資本、創新企業和普通百姓來講是一個莫大的好事,也將大大有利於和諧社會的建設。

  國際經驗表明,企業年金和個人養老計劃往往是養老保障體系的主體。以美國為例,2010年底401(K)資金規模達到3.1萬億,佔美國養老金總資產31%,佔當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1%。而我國2011年底企業年金累計結余3570億元,僅佔當年養老金總資產的10%左右,佔當年GDP比重不到1%。企業年金計劃是我國養老保障體系的補充,但是近年來發展滯后、緩慢。從國外實踐來看,稅收優惠是企業年金制度發展的重要動力。因此,有必要明確和完善相關延遲納稅和稅收優惠政策,進一步推動企業年金制度發展,使其成為多支柱養老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撐。

  (四)大力發展長期機構投資者

  參照成熟經濟體實踐來看,養老金的管理一般都要經過市場化的遴選機制,選擇專業的機構投資者,透明度高,運作規范,為養老金的安全運營和保值增值提供了較好的保障。

  然而我國資本市場的投資者結構不合理,專業機構發展滯后。2011年底,我國股市內証券投資基金、社保基金、保險機構、信托機構等機構投資者佔比為15.6%,境外專業機構隻有1%。在歐美等成熟市場,機構投資者持有的股票市值達70%左右。和新興市場相比,我們也有很大差距。國際証監會組織的數據顯示,2010年馬來西亞的境內專業機構持股市值佔總市值的69%,境外機構佔22%﹔韓國的境內機構佔23%,境外機構佔36%﹔阿聯酋的境內機構佔34%,境外機構佔11%。可見,發展長期機構投資者,對於實現我國資本市場與養老金良性互動意義重大。

  (五)澄清觀念和認識上的誤區

  社會上圍繞“養老金入市”的話題進行了廣泛的討論,一些人簡單理解為鼓勵老百姓去買股票,甚至認為是要拿老百姓的養命錢去托市。首先,“養老金入市”這一提法是個別媒體或個人一種過於簡單化的概括,有失偏頗。真正重要的是關於養老金管理一整套的制度安排,這套制度建議宜早不宜遲。其次,“入市”的市場,其實不隻有股市,還有債市,包括最安全的國債,有國內市場,還有國外市場,在很多發達國家,養老金的投資范圍涵蓋十幾個甚至更多個不同的市場。誤區之三是把養老金入市錯誤地理解為“救股市”。這種認識把養老金和資本市場之間互相推動、互相促進的關系對立起來。養老金進入資本市場,不僅促進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完善,也是實現養老金保值增值的客觀要求。

  綜上,從國外成熟經濟體的發展歷程和我國已有的實踐經驗來看,養老金和資本市場之間,是一個互相推動、互相促進的過程。如果沒有資本市場的規范發展和健康成長,實現養老金保值增值的目標就無從實現。如果沒有養老金等長期資金的支持,資本市場就缺少專業、大型的長期機構投資者,資本市場也不可能健康發展。因此,要匯集各方力量,加強頂層制度設計,共同促進養老金與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和協同發展。

(責任編輯:楊曦、楊波)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