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股票频道

  

港股IPO破发值不值得学

A股市场要发展,必须吸取国际市场上一切有用的经验,但IPO定价市场化算不算一条好的经验,仍然是值得斟酌的

周俊生

2013年11月27日02:13    来源:国际金融报    手机看新闻

  A股市场IPO的暂停虽然已有一年,但并没有阻挡中国内地企业进军资本市场的步子,只是有相当多的公司开始了“绕道而行”。就在本周,将有光大银行等12家内地企业在港进行IPO,其总融资规模据称可达430亿港元。一周就有这么多公司募股,香港股市俨然已成一年前内地A股市场的翻版。

  香港作为一个发达、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对于这么多的新股密集发行,显然有一种来者不拒的派头。其实,内地IPO玩不下去,反而给了香港市场以机会,仅在今年到目前为止的11个月里,香港市场的IPO企业已经达到74家。而且,从9月份开始,内地企业进入香港市场IPO的明显增多,本月挂牌的企业或许可达20家。而这其中有相当数量是内地企业。看来,A股市场继续高挂IPO免战牌,已经让越来越多的内地企业熬不住,它们不得不改变上市目标,移师港岛。

  这从总体上来说是好事。一方面,这可以减轻A股市场IPO的压力。现在内地市场的IPO虽然仍在暂停中,但重启只是时间问题,而这个窗口一旦打开,众多企业自然要挤进市场,蜂拥的圈钱大军势必又要把孱弱的市场压垮,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改道香港市场,这将使未来A股市场的IPO重启时轻松许多。另一方面,A股市场尽管已有20多年历史,但其质地仍然很差,资本市场应该具有的对上市公司的压力机制很难发挥作用,尽管现在证监会正在积极推进改革,但这种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内地企业到相对来说比A股市场规范得多的香港去上市,至少可以让这些企业更多地接受国际市场的熏陶,这对于改造企业也是有好处的。当然,到香港IPO,香港证监会只会进行一般性的程式审核,这可能会给一些在信息披露上不诚实的公司以可乘之机,但只要有公司胆敢这么做,香港市场严密的法律一定会让这些公司饱尝苦果。

  但是,内地企业赴港IPO,其市场表现却并不比在内地市场上好到哪里去,一个突出的表现便是这些新股上市后股价低迷,甚至上市第一日即跌破发行价。有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以来香港进行IPO的74家公司,上市首日破发的即有21家,占比超过28%,这个比例甚至超过了A股市场的纪录。而那些上市后首日股价走势有所盈利的IPO项目,主板市场的平均回报率仅有3.7%,这样的回报率还不如在二级市场上买二手股。出现这种情况,当然是这些公司IPO定价过高的原因,它对投资者利益的挫伤也是一目了然的。即使是在A股市场,这样的新股盈利率也是毫无吸引力的。

  香港股市已经高度市场化,IPO定价当然是由市场来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这种定价机制也已经被A股市场所引进。但是,正是这种毫无制约的定价机制,在让一部分IPO公司大获其利的同时,也压垮了A股市场,IPO不得不中断。因此,国际市场上这一套所谓的IPO市场化定价机制是不是值得A股市场学习和引进,是一个有必要认真反思的问题。企业为什么要IPO,答案是募集资金,但如果在毫无制约的定价机制下募集到了远超其实际需求的资金,这样的IPO只对这个企业有利,却对它的投资者不利,更对整个市场的均衡发展不利。香港由于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市场,开放的市场环境使它不愁股市流动性会枯竭,但是A股市场就不一样了,尽管管理层一直在积极开拓资金来源,并且通过QFII制度的设立引入了一些国际资金,但从总体上说,A股还是一个局限于国内自我循环的市场,这种无制约的IPO定价机制很容易过度抽取市场流动性,使二级市场面临严重失血。

  A股市场要发展,必须吸取国际市场上一切有用的经验,但IPO定价市场化算不算一条好的经验,仍然是值得斟酌的。站在融资者的角度来看,它当然是一条好得不能再好的先进经验,因为它可以让IPO企业圈到尽可能多的资金,但是,站在整个市场的角度,它却问题多多,当那么多的IPO企业上市首日就破发,企业固然可以采取事不关己的态度,投资者却只能落一个男默女泪的下场,而整个市场,必然也为之受累。当这样的企业越来越多的时候,市场的地位也就只能往后退了。

(责编:田原、吕骞)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