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票二级市场,国企改革概念股一直为险资青睐,在股权投资市场,保险资金也是绝对主力,不过,对投资收益的看法业界仍存有分歧
本报记者 冷翠华
从股价表现来看,自中国石化发布增资公告至昨日,其A股股价连续3天下跌,9月15日下跌0.71%,9月16日下跌2.68%,9月17日下跌0.37%,“好消息,空欢喜”,是不少股民对中国石化销售公司股改的评价。
中国石化混改引来一路险资热捧。根据中国石化日前发布的公告,此次保险行业在中国石化混改中的股权投资资金约在300亿元左右,占此次中国石化1070.94亿元(含等值美元)增资总额的近30%。
“险资无疑是国企混改股权投资的主力,今后此类投资将更多。”某券商分析师认为,但对于投资收益,业界仍存分歧。
险资早已关注国企改革
在股票二级市场上,保险资金对国企改革概念板块的青睐早已有苗头。从去年年底至今,《证券日报》记者(官方微信:证券日报微保险)采访多位业内人士均提到了国企改革板块。“国企改革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认为,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很多僵硬机制将被打破,活力将被激发出来,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长江养老投资业务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明确表示,而在此次中国石化混改股权投资中,长江养老也出资50亿元,获得中国石化销售公司1.4%的股权。
在此次投资中国石化销售公司的多家保险机构中,除了4家险企是直接认购股权外,人保通过“人保腾讯麦盛基金”形式参与,该基金100亿元认购后持有2.8%。据了解,该基金投资中国石化销售公司的具体模式为,由人保资产发行“中国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股权投资计划”,面向中国人保集团内外的机构投资者募集大部分投资资金。
“发行股权投资计划给中小保险公司投资中国石化混改项目创造了条件,我们就准备购买一些该投资计划。”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某寿险公司投资负责人告诉记者。而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也在其著作中表示过,对于保险公司认购投资计划的支持。
上述寿险公司投资负责人表示,认购人保资产发行的股权投资计划的机构,主要还可能来自保险界。因此,从此次保险业投资中国石化混改项目的资金总量上看,可能在300亿元左右。
〈好投资回报的人有两大主要依据,一是投资者很快可以从中国石化销售公司的利润中拿到分红,二是中国石化销售公司在单独上市方面做出了规划,为投资者锁定投资回报提供了途径。
不过,由于此次投资中国石化销售公司的估值较高,给投资者能否实现长期稳定的回报带来了较大不确定性。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石化在制定引资方案时并不乐观,甚至认为有流标的可能性,“最终出现的投资者中既有本身看好中国石化混改项目的,也不排除因为非财务原因而投资的。”该人士表示。另一家中小公司的投资负责人也表示,他们正在关注嘉实基金">博客,微博)针对该项目推出的公募基金嘉实元和,但对于投资收益,“还是只能等到3到5年封闭期结束之后才能见分晓,我们只能说谨慎看好,不会进行很大规模投资。”
还有业界人士担心,中国石化作为打响混改第一枪的代表性国有企业,其未来的经营是否真的能如预期,上市计划能否如期完成,如果未能如期上市,股权投资者在选择其他退出道时,其投资收益能否得到较好的保障,这些问题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另外,在保险资金股权投资的经典案例中也有历史教训。2007年,7家保险机构共同募集160亿元资金以股权计划的方式投资京沪高铁公司,到2010年年底,保险机构的出资义务按期履行完毕,不过,在此后的3年时间里,京沪公司的运营并不理想,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市场化不充分,同时还存在产权不清晰等一系列问题,实际情况与投资前预期有较大差距。
以100亿元投资中国石化混改项目的中国人寿也在其公告中指出,其参股中国石化的投资存在不少风险。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投资中国石化的多家险企中,并没有出现在股权投资领域较为活跃的中国平安、泰康资产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