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牛市里谈论投资风险,是件让人扫兴的事。但不可否认,每一桩投资背后都伴随着内生和外生的风险。从这个角度来说,任何时候都是讨论投资风险的最佳时刻。
近期有两件事情触发我对投资风险的再次关注。第一件是公募基金和私募产品飞速飙涨的年度业绩。第二件则是我听的一场演讲——以“黑天鹅”理论著名的塔勒布先生的演讲。
先说第一件事情。根据第三方的统计,今年公募和私募冠军的年度收益率已经涨到了令人吃惊的水平。截至上周末,领跑公募基金的冠军收益率已经上涨到了82.39%,第二名也达到了77.08%。这个收益率在我印象中,大概是过去十年来同期第四高的业绩表现(前三名分别是2006年、2007年和2009年)。但不要忘了,今年还没有结束呢。
阳光私募的收益率更加惊人,股票类型产品的前五名的收益率统统超过了150%。第一名达到了259%。大名鼎鼎的泽熙只能排到第三名,但这个第三名的收益率也超过170%。去年的炒股达人创势翔,排在第四,期货达人玺鸣排在第五。如果用句时髦的话说。这样的业绩,让投资者看得也是“醉了”。
不过,公私募如此漂亮的业绩,却不禁让人隐隐有了担心的感觉。
担心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此次公私募产品的业绩上升速度过快,恐怕会在某个时候迎来大幅的回撤。必须承认,相当部分基金的年内累计收益率是在过去一个月甚至一周积累起来的。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过去一个月里,公募基金收益率超过40%的有一家,超过30%的有6家,超过20%的有40家。而过去一周内,公募基金最高收益率达到了25%。对比一下年内冠军83%的收益率。是不是有点后脖颈冒汗的感觉?
其二、过去一周内,A股市场呈现了所谓的“二八效应”。20%的蓝筹股强势连续上涨,而80%的个股表现平平甚至下跌。以我们的历史经验看,这种情况下的产品业绩暴涨,极易在业内引发攀比心理,并导致大量换仓操作,且必然引发群体性交易的“踩踏效应”。打个比方,基金群体内本来有序的稳步前进的节奏。突然遇到了个容易的下坡路,前后参赛者的差距快速拉开,于是大家都纷纷冲刺起来,而这样的状况是很容易引发参赛者摔倒甚至受伤的。
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给基金投资人的第一个意见是,你必须高度关注你投资的基金经理的抗压能力,尽量选择有“定性”、投资风格稳定、有一定投资年限的投资经理,以较好地回避未来可能的回撤风险。
这个结论也促使我联想到我前几日聆听的一个演讲。尼古拉斯·塔勒布的演讲。塔勒布以不同寻常的风险控制观闻名于世,他的著作《黑天鹅》因预测了上一轮次贷危机而广受关注。而此次演讲的合作方重阳投资,也奉理性投资和风险防范为>博客 ,微博 )圭臬,两者堪称妙配。
塔勒布的演讲,在我看来提出了一个很经典的问题——即你(一个投资者)对自身投资组合的风险到底了解多少?
从他出示的一些例子看,不少行业对于自身投资及经营过程中伴随的风险存在普遍低估。2008年的次贷危机就不用说了,从一线投行到保险业巨头再到亿万富豪,对于金融衍生品的内在风险是普遍低估的。此外,大型IT企业对于技术更新的低估、制造业对于宏观经济周期的低估也是普遍存在的。
低估就会造成过度“冒险”。比如,投资者对某些投资品种的判断过于自信,导致组合仓位失调。或者是,公司对于行业趋势的判断过于自信,导致杠杆过高等等。再比如,科技类公司对于某些技术信心过度,导致了在某些产品上没有及时反思,导致破产后果等。
联想到过去两周的A股市场,这样的特征也不少,第一、融资融券量急速膨胀、表明部分投资者急速抬高了投资杠杆。第二,和股市相关的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尤其是量化和大数据类的。第三,各类“股神”纷纷冒头。这其中又有多少“过度自信”隐藏其中呢?
对于可能的风险,塔勒布提出了几个对策,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警惕顺风顺水下的风险,不要做得太聪明,不要过于依赖某种思维,不要害怕犯短期的错误。对于如今正是“直挂云帆济沧海”的A股股市弄潮儿来说,这些话是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