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5年,计算机及互联网相关公司无疑是A股市场风口中最引人瞩目的雄鹰,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互联网保险、网络安全等概念股在大盘震荡中脱颖而出,或一飞冲天,或屡创新高。
这其实是符合互联网产业发展内在规律的,我们可以把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硬件和基础设施建设阶段,第二是软件及系统安全大发展阶段,第三是各类现实场景的应用爆发阶段,我们目前正处于第三阶段开始的时期。回顾过去几年的市场表现,也基本遵循了这样的脉络。
2009年到2012年,市场的大牛股多出自电子及智能终端制造行业;2012年到2014年的大牛股则多出自计算机软件及由软件进入互联网的行业;2014年底以来,涨幅最好的多是各行业互联网应用(O2O)最为领先的公司。经过最近10年左右的发展,我国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智能终端普及方面,已经不输发达国家水平,具备了互联网应用大爆发的条件。
互联网正在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购物、社交以及工作方式,也正在改变传统工业、商业、金融的经营方式,甚至社会组织和公共管理方式。传统产业和互联网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将层出不穷,其中无疑蕴含了非常多的投资机会,传统行业、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应该是今年乃至随后几年市场上反复追捧的主题,对于反应迟缓的企业也将形成巨大的挑战。不过从投资的角度上还是要清晰地认识到,行业的蓬勃发展和具体公司的投资价值并不能简单画上等号,在互联网相关主题的投资上,依然要把风险因素放在首要位置。
目前容易被市场忽视的风险主要在于大部分进入互联网的A股公司并没有形成清晰的盈利模式。对一些成功的公司而言,盈利模式形成阶段一般堪称收益最为丰厚的阶段,但是,互联网公司创业成功率远远低于10%;在成熟市场中,公司股价反应的一般是当前业务进展情况,但A股市场当前的股价基本上都包含了未来商业蓝图能够实现的预期。因此,一旦最后没有形成有效的盈利模式,股价无疑存在大幅下跌的风险。
其次,相当一部分公司是以重资产的模式进军互联网业务,原有的互联网公司也有向重资产发展的趋势,这无疑会降低资产回报率,增大业绩的波动性,影响公司的估值。
最后,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市场给予互联网业务高的估值,是基于对未来成长的预期,并不是因为其行业。对于进入门槛不高,且天花板又很明确的,理应保持一份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