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控股权协议转让频繁发生,可能是多因素造成的结果。其中较为重要的是,随着注册制的越加临近,壳资源的买卖双方心理上已起波澜。对注册制的预期与价值判断的差异,使此类交易频频发生。
其实,不只是通过协议转让控股权,现阶段严格意义上的借壳也比同期增加不少。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14年A股上市公司完成借壳的有28家。但截至目前,今年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已经有8家上市公司计划借壳。如果保持该交易速度,全年将有高达48起借壳,该数字远超2014年。
而壳买卖的活跃,与买卖双方对注册制的预期判断有关。从卖壳方来看,如果注册制推行力度足够大胆,创业板与中小板的估值体系将被打破,壳资源的价值理论上将趋向于零。特别是业绩不理想,市值小容易转手的上市公司,及早甩壳套现对大股东而言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国泰君安证券在衡量壳价值后,表示目前壳价值大约在18亿元左右,而2014年IPO平均成本则不到5000万元,如果注册制推出以后发行等待时间缩短,上市标准多样化,那么可以预见壳价值将大幅下降。另外,之前的养壳户此时也开始寻找接盘者,谋求退出。
因此,一些上市公司当家人的心态已出现变化。一位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最近在接触的几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均主动咨询起卖壳,有的甚至一次性联系多个重组方,以此寻求最高价,而在过去他们从来未曾提及。看来注册制的推出,弃实业、变现玩资本游戏的趋势逐步完成。
而从借壳方来看,注册制后他们需要考虑等待上市和借壳之间的利弊轻重。
从目前来看,IPO仍然遥远。根据预测,2015年新股的发行量应该在230家左右。按照此速度,如果要消化依照现有规则提交IPO的公司存量可能需要3年的时间。对于一些急迫想登陆A股市场的企业,如此之长的排队期反而可能会大大增加成本。另外,为保持市场稳定,注册制推出初期将较为谨慎。国泰君安证券的最新研报认为,注册制会在2015年下半年逐步推出,且不会整个市场全面推行,更大的可能是创业板进行分层,形成一个新的板块推行注册制。可能是新三板已经挂牌的优质公司,直接转板至创业板。
因此,注册制对于现阶段拟IPO的企业来说无疑还是镜中花、水中月。而有些企业便借注册制的东风,尽量压低成本。注册制的推出预期,已经成为借壳方谈判时的重要砝码。对于依然拥堵不堪的IPO队伍,如果能使卖壳方降低价格而完成上市目标,这相比等待尚无雏形的注册制,似乎更加来得实际。
买卖双方各自的利弊权衡,共同缔造了壳资源市场的活跃,有的趋之若鹜,有的见好就收谋求套现。距离注册制正式面世尚需时日,但这段预期间隔越短,越将影响买卖双方的心态。在注册制降临前夜,由此倒逼的A股上市公司频繁重组,以及壳资源的易手还将持续。